-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傅鹰是我国少数有突出贡献的物理化学家之一,尤其在胶体和表面化学的研究上有着很深的造诣。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对我们祖先制造陶器,发明纸、墨,加工面食等许多最早应用胶体的实例发生浓厚的兴趣。胶体科学是研究物质在一定介质中经高度分散而成的分散体系和表(界)面现象的科学。虽说胶体的应用几乎和人类文明史一样长久,但对它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却是进入20世纪以后才开始的。傅鹰正是从20年代初到美国留学时,加入到胶体和表面化学开拓性研究的行列之中。在密执安大学研究院,他师从巴特尔教授,主攻表面现象和吸附作用,旁及多种胶体体系。他潜心研究,勇于探索,取得了系统而有开创性的丰硕成果,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 在20年代,他对吸附作用以及影响固体从溶液中吸附的多种因素进行的综合实验研究和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分析,已成为吸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著名学者 戴安邦,男,1901年4月生。江苏丹徒人。1924年毕 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后赴美留学,193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著名无机化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 主要研究方向 胶体化学 配位化学.他在南京大学筹建胶体化学专业,1955年首批大学生毕业。 七、著名学者 陈宗淇 1932年生,浙江人。教授。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57年考入北大化学系研究生,1961年毕业后在山东大学化学系工作。1979年升为副教授,1986年为正教授,到青岛化工学院工作。是第一批国务院批准的硕士生导师。自1983年开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任务共六项,其中三项为主持。在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有:《胶体化学》(高教)(1985)、《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实验》(1983)(高教)、《胶体化学实验》(山大出版社)(1987),获1978年“工农泥浆”科学大会奖,1984年“低固相不分散泥浆”石油部科技进步奖。1990年获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奖。1992年“分散体系的异常流变性”获山东省科委科技进步奖。1994年再次获省科技进步奖,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七、著名学者 虞宏正(1897—1966) 虞宏正,胶体化学、物理化学家和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农科大学的教育和科学研究,为国家培育了几代科学技术人才;还长期从事胶体化学和热力学的研究工作,创建并组织领导了一批科学研究机构,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农业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开拓性工作。 七、著名学者 江龙 福建人,1933年出生于上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胶体化学专业。1960年研究生毕业于莫斯科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获副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早年跟随戴安邦先生从事硅酸聚合理论的研究,研究了关于SiO2溶胶胶凝速度与pH关系的定量理论,并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八十年代初从事代油燃料水煤浆以及强化采油的研究。解决了高浓度分散体系(70%)流动与稳定性的一系 列难题。在强化采油工作中,开展了界面流变的研究,自行设计和制造了扭摆界面粘度计,证明了稳定性与界面粘度的密切关系,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八十年代以来,在国内倡导并开展有序分子薄膜及生物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在仿生酶膜、仿视觉薄膜、泡囊仿生传感器,DNA生物传感器以及纳米颗粒制备、组装和纳米颗粒生物效应等研究中做了大量创造性工作,其中利用变色泡囊测定大肠杆菌的系列工作发表在J. Amer. Chem.Soc.和 Langmuir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曾任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分子有序组合体委员会主任,发起了中日双边LB膜会议和亚洲有序薄膜会议,担任过一届亚洲有序薄膜会议、两届中日双边LB膜会议主席。在推动我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的研究和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八项奖励,学术论文186篇, 著作一本,译著三本,国家发明专利7项。并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讲授“胶体与界面化学”近10年。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教育局优秀导师奖。 七、著名学者 LOGO 胶体与表面化学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章 节 结 构 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 第四章 界面现象和吸附 第三章 凝胶 第二章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第一章 绪论 第六章 乳状液 〖要 求〗主要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胶体与表面化学原理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用胶体化学理论解释油田开发中的一些现象,用胶体与表面化学原理解决油田开发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教学目的〗本课程为石油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其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胶体与表面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难点〗 胶体的电学性质、DLVO理论,表面活性剂的Gibbs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