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们去听秋的声音》课件【三篇】.doc

长春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们去听秋的声音》课件【三篇】.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春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们去听秋的 声音》课件【三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秋天,读懂课文,入情朗读,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的不同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体会诗人表现秋天的方式,在理解、朗读背诵中发展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从秋天的声音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体会秋天的神韵。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的形式,仿写诗文。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读题引入。 1.秋天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秋天是个味道丰富的世界,秋天还是一个美轮美奂的音乐厅。在你的印象中,秋天有哪些特有的声音? 2.这一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去听秋的声音,请大家齐读课题——《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 1.教师范读诗歌,注意听清每一个字的字音。 2.学生自由练读,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拼音和工具书识字。 3.请四名学生分别读诗的各小节,纠正字的读音,注意象声词“刷刷”读时要轻。认读并学习“刷”。 板书:刷刷、蛐蛐。 4.每一小节诗都描写了秋天里哪些事的声音?默读课文,拿出笔来在书上画一画。(第一小节:黄叶与大树道别;第二小节:蟋蟀与阳台离别;第三小节:大雁叮咛、秋风歌吟) 三、再读课文,关注字词。 1.黄叶与大树道别,“道别”一词你还能换成文中的另一个词语吗?(离别)板书,学习“离”,注意“离”字的写法,指导写一个“离”字。 2.蟋蟀与阳台是怎样离别的呢?诗中是怎样描写的?读一读。(鼓起音翅)将翅膀张开,学习“翅”。发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就是离别的歌韵。 3.出声读第三小节诗,体会天空、田野里的声音。学习“雁、暖、咛、掠”,理解“叮咛”的意思。 4.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美妙的声音,我们置身于秋天的大自然中,仿佛走进了一个音乐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音乐厅?(辽阔、透明)学习“辽”。 巩固黑板上的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四、多种形式读课文。 可以同桌配合读、分小组读、男女比赛读、齐读等。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秋天里还有哪些声音?想一想,写下来。 板书设计: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刷刷离翅辽雁 暖咛掠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读题。 板书课题,指名读题,你想突出哪个词就重读哪个词。 1.重读“听”——你想怎样去听?(好好、用心、仔细去听) 2.重读“秋的声音”——是听秋的声音,而不是春、夏、科的声音。 3.重读“我们”—是我们去听,而不是你们,一定要有我。 好,现在我们一起去听秋的声音吧! 二、感受诗情,读出感情。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7页,自己在下面美美地读一读这首小诗,然后思考:你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先读文,再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大树抖抖身子,是黄叶落下的声音。 哪一小节诗使你听到了这种声音。(板书:黄叶刷刷) 2.谁听过黄叶下落的声音?(学生模仿:刷——刷——)指导读:刷刷,读整节诗。 3.能不能把大树抖身子的样子读出来?(看图片,感悟读) 如果学生读得快、重,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树叶是想马上离开大树的束缚吗?心想,我终于自由了吗?引导学生领悟到应该读得轻一点、慢一点,读出黄叶对大树依依惜别之情。 4.这时,黄叶要与一同走过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大树道别了,它可能会对大树说些什么呢?(大树由根部吸收养料,经枝干输送给叶片,才使黄叶长得这样漂亮,我们还把它收藏为标本呢!这时黄叶要脱离大树的滋养,它还会对大树说些什么呢?) (1)这是一片念旧情的黄叶,是一片知道感恩的黄叶,是一片不善表达,但把情谊铭记心中的黄叶……你们一定能把这一小节读好,谁来读一读? (2)我们一起把黄叶对大树的情谊通过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齐读) (二)学习第二小节 1.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 学生读,蟋蟀蛐蛐的叫声。(板书:蟋蟀蛐蛐)教师板书,学生读诗。 2.作者把蟋蟀的叫声想象成蟋蟀和阳台离别的歌韵,歌韵是什么意思?(和谐、动听的声音。) 3.蟋蟀把自己和谐、动听的歌声留给阳台,它怎样唱出这首歌的呢?文中有一个动词告诉我们,快找一找。(鼓起) 4.作者为什么要写蟋蟀“鼓起”,而不是“张起”、“伸展”呢? 5.模仿做鼓嘴的动作,理解鼓的含义——憋足气,用尽全身力气,把声音叫得响响的。 6.蟋蟀马上就要与阳台长时间分开了,它要把最嘹亮的歌声献给阳台。老师把它们离别时声音录了下来,请同学们听一听。(听声音) 7.谁能读一读这小节诗? (三)学习第三小节 1.师接着读第三小节诗。 2.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板书;大雁叮咛) 3.你们听过谁对你的叮咛?(妈妈、姥姥、姑姑等) 他们对你叮咛些什么?他们叮咛的话语,

文档评论(0)

施工方案编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专业从事招投标施工方案编制,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资料编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