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ppt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在破帕钦加地区钻出有史以来最深的洞,洞深超过7英里(约11.2公里) 科拉学院 钻井平台 1. 什么是地震波? 2. 地震波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3. 不同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 原因是什么? 4. 什么叫做不连续面?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一、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横波(S)和纵波(P)之分 固体 较 慢 横波(S) 固体、液体、气体 较 快 纵波(P) 所经物质状态 传播速度 特 点 分 类 都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 不连续面:波速突然发生变化的面 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33 2900 上地幔 下地幔 地 幔 地 壳 地 核 外 核 内 核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速度{千米/秒) 地壳 活动: 用谐音的方法,试着记忆地壳中八大元素的名称 地壳结构示意图 活动: 1)地壳厚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地壳可分为哪两层?它们的分布有什么不同? 地壳 地壳 地核 地幔 海洋(6km) 陆地(33km) 2900km 平均17km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壳 地壳厚度变化规律: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 海拔高度,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莫霍界面 上层: 硅铝层 下层:硅镁层 地幔 地壳 地幔 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上部(地下约60千米~250千米之间),这里温度很高,超过物质熔点,岩石物质处于塑性状态,局部地区发生熔融流动,该层在地质构造学中称为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和在一起称为岩石圈,平均厚度100~110千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增加。 地核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地核的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高压下的铁和镍。 地核外核为固态,内核为液态,推测主要因为地核内随深度增加物质的熔点相对升高,温度也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比起外核,内核的物质熔点升高的速度大于地温,内核的温度低于物质的熔点,故而物质能保持固态形式。 由于铁镍熔点低于硅酸盐,故而外核为液态。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莫霍面 地壳 古登堡面 上地幔 软流层 下地幔 液态 固态 内核 外核 下地幔 上地幔顶部 固态 固态 熔融态 固态 固态 平均17千米 2800千米 3400千米 物质状态和特点 分层 圈层 不连续面 地核 地幔 地壳 厚度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活动: 地球外部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圈层? 水 圈 生 圈 物 大 气 圈 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 水圈里的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水圈 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大气圈 其他 组成 概念 外部圈层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