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DDIN CNKISM.UserStyle人类活动加剧情况下渤海湾河口泥沙运动及减淤研究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泥沙运动问题的早期关注起因于海洋暴风潮和波浪对海岸、滨海地区的破坏及其由此引发的洪水问题,其它相关问题还包括:全球海平面变化引起的海岸缓慢侵蚀,海岸土地资源流失及海滨亲和环境丧失;可通航水道因泥沙淤积而断航,港口疏浚与维护,船舶在海图未标明浅滩上搁浅;海底人为垃圾、重金属和辐射等污染物堆积而导致的泥沙颗粒污染物藏匿等等。土木工程师由于直接负责防浪墙、码头、海岸治河工程、港口疏浚等工程设计,因而他们对于泥沙运动研究的重要性体会最为深刻ADDIN CNKISM.Ref.{19F608AB4D3382C3FFF71B}[1]。
河口是河流沉积物向海传输的通道,动力环境和盐淡水混合,使得河口泥沙传输过程相当复杂。河口泥沙运动是河口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如:长江口的航道整治、黄河口造陆过程和湿地演变、海河口的河道萎缩等等。全球河流每年向海洋输送的泥沙约为100~200亿t,主要部分沉积在河口三角洲区域,同时河流沉积物是诸多化学物质的输运载体。因此河口泥沙输运过程不仅是河口陆海相互作用的重要研究内容,对研究河口和近岸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也有很好的参考意义ADDIN CNKISM.Ref.{E86BAAC2AAEA4c7eB51DBCD6DA2D99AF}[2]。尤其是近年来关于河口生态环境与泥沙输运过程关系问题,都需要对河口泥沙输运的基本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ADDIN CNKISM.Ref.{1AAA52BC395841efA1EFFB7600D83935}[3-4]。河口泥沙运动是河口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如:长江口的航道整治[5-6]、黄河口造陆过程和湿地演变、海河口的河道萎缩等等,尤其是近年来关于河口生态环境与泥沙输运过程的关系问题,都需要对河口泥沙输运的基本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ADDIN CNKISM.Ref.{1AAA52BC395841efA1EFFB7600D83935}[3]。
渤海占我国4大海区总面积的1.6%,面积近8万km2,从环渤海地区中的黄河、海河、辽河、滦河、鸭绿江、锦江等河流输往渤海的沉积物通量达7.5×108t/a的量级,从地质尺度来看,这意味着渤海环境的巨大变化,在短短十几年至数十年的尺度上,入海沉积物的输运和堆积可以使渤海的物理环境发生显著的变化,直至渤海的消失。渤海的平均深度在20世纪70年代为20m,但到了90代已变为18m (大港油田资料),最深处也不过70m。渤海的变浅当然与黄河、海河、辽河、滦河、鸭绿江、锦江等大小十几条河流所携带的泥沙输往渤海淤积所至ADDIN CNKISM.Ref.{7950FFDA32E146ae97F7F3}[7]。
随着渤海面积的日益缩小,渤海变浅的速度也必然越来越快,最终演化成死海。因此,必须加强河口泥沙运动及泥沙淤积减淤排淤措施的研究才能面对渤海湾河口所产生的挑战。
二、河口泥沙运动基本理论
1、河口类型分类
河口由于地质、地貌、水流、泥沙条件的不同,演变的规律亦异,将不同性质的河口进行分类,有利于系统地概括河口河床演变的普遍规律。但河口河床演变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不同的研究工作得根据不同的观点及其所掌握的资料,对河口分类有不同的看法。就河口河床本身来说,至今还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之中。河口地区是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地带,河流淡水一般由上层流向口外海域,海洋盐水则由下层侵人口门之内,由于水流紊动作用与分子扩散,盐淡水之间必然会产生掺混,即混合现象。盐淡水混合过程是河口区水动力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ADDIN CNKISM.Ref.{97076EB98B0B4e98A24625D974309F7A}[8]。
为便于叙述,可将历史时期的河口和现代的河口分别进行分类,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历史时期从河口塑造的成因及地貌形态的不同,将河口分为河口湾、三角洲和峡江。
现代河口的分类是以河口河床演变为依据。现代河口河床的冲淤演变主要由于来水来沙量的不平衡。因此许多研究工作者都试图用径流、潮流及其含沙量为指标来划分河口类型。
随着海域来水来沙的递减和陆域来水来沙的递增,M值由小到大有四个临界值,即:
(1)混合指数M0.1时为强混合型,而泥沙主要来自海域,a0.01时称为强混合海相河口。
(2)0.1M0.2时为缓混合型,而泥沙仍然以海域来沙为主,0.01a0.05时称缓混合海相河口。
(3)0.2M1仍属缓混合型,但陆相来沙增加与海相来沙共同参与造床,0.05a0.5称为缓混合陆海双相河口。
(4)当M1时已属弱混合型,而泥沙主要来自流域,a0.5时称为弱混合陆相河口。
2、河口泥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