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字通信复习题
PAGE 1
数字通信复习题
第一章 通信信号和系统的特性与分析方法
1.1 信号的正交表示
1.1.1 N维空间
1.1.2 白噪声中的信号正交表示
白噪声以任意正交基展开,它们的分量都是相互独立的高斯变量,即, (证明 P8)
1.1.3 非白噪声中的信号正交表示 P9
1.2线性均方估计与正交性原理 P13
1.2.1 希尔伯特空间
1.2.2随机变量的H空间与最小均方误差估计 P15
1.3匹配滤波器(MF)
MF等效于相关器 证明 P18
1.4 实带通信号与系统的表示
1.5带通平稳过程(带通高斯噪声)
1.6 数字调制信号的表示(线性无记忆调制信号)P26
1.7 数字调制信号的功率谱
1.8 CPFSK(相位连续FSK)与CPM(连续相位调制)信号及其功率谱 —P51
MSK(最小频移键控)P57
1.9 数字通信系统性能的评估:单极性基带传输、双极性基带传输、OOK、BPSK、QPSK
第二章 数字信号最佳接收原理
2.1 引言
2.2 最佳接收准则 P67
2.3 白噪声中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2.3.1二元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机的结构 P71
2.3.2二元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机的性能及最佳信号形式P73
2.4非白噪声中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M元)P76
2.5在有符号间干扰和非白噪声中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P80
第三章 加性高斯噪声中数字信号传输
3.1 数字调制信号的波形及信道的特征P85
*3.1.1 匹配滤波器输出判决变量的统计特性P87
3.2 在AGN信道中二元确知信号的最佳解调
3.2.1 在AGN信道中二元确知信号的最佳解调—性能P92
3.2.2 M元正交信号最佳解调 P95
*3.2.3 M元双正交信号最佳解调P99
3.2.4 M元PSK信号的最佳解调P102
3.2.5 M元PAM信号的最佳解调 P111
3.2.6 APM(或APK)信号最佳解调(组合多幅多相调制信号)P115
3.3 在加性高斯噪声中(AGN)随信号的最佳解调
3.3.1 在AGN中二元正交随相信号的最佳解调(非相干检测)P129
3.3.2在AGN中M元正交随相信号的最佳解调P132
3.4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的最佳接收机P136
3.4.1受AWGN恶化信号的最佳接收机(5.1节学习要点)
1. AWGN信道下最佳接收机
2. 最佳接收准则与相关度量
3.4.2无记忆调制的最佳接收机(5.2节学习要点)P146
1. 二进制调制的错误概率(5.2.1)
2. M元正交信号的错误概率(5.2.2)
3. M元PAM的错误概率(5.2.6)
4. M元PSK的错误概率(5.2.7)
5. QAM错误概率(5.2.9)
3.4.3 AWGN信道中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机(5.4节学习 要点)
二进制随相信号的最佳解调(5.4.1)
补:关于匹配滤波器输出噪声方差的分析P160
第五章 在有ISI及加性高斯噪声信道中的数字信号传输
P187
5.1 带限信道的特性 P192
5.2带限信道的信号设计
系统模型(等效低通)P193
5.2.1 零符号间干扰的带限信号的设计P194
5.2.2 具有受控ISI的带限信号的设计(部分响应信号)
P200
双二进制部分响应信号的传输 P203
变型双二进制部分响应信号的传输P204
补:双二进制PRS系统、变型双二进制PRS系统P207
5.2.3 部分响应信号传输的一般原理
5.3 在不变信道条件下的最佳解调P221
5.4在可变信道条件下的最佳解调(自适应接收机)P224
等效的离散信道模型
5.5 线性均衡P233
5.5.1 峰值失真准则和迫零算法
5.5.2 均方误差准则(MSE)和LMS算法P247
均方误差准则;
无限长LMS均衡器(C(z),Jmin);
有限长LMS均衡器(Copt,Jmin);
LMS算法;
均衡器的操作;
6、递推LMS算法收敛特性的分析
5.6判决反馈均衡(DFE)P263
5.7 分数均衡器(FSE)
第六章 多径衰落信道上的数字信号传输
6.1 多径衰落信道的数学模型与分类P287
6.1.1无线信道的特性
6.1.2信道的数学描述
6.1.3信道的分类
6.1.4 移动信道的模型(多径衰落信道)P300
6.2 在频率非选择性慢衰落信道上二进制数字信号传输P306
6.3 多径衰落信道的分集技术P314
6.3.2二进制信号的分集接收性能P322
需信道估计器 1、PSK相干检测分集接收性能
需信道估计器
2、正交FSK相干检测分集接收性能
不用信道估计器3、正交FSK非相干检测分集接收性能
不用信道估计器
(*)4、DPSK分集接收性能
6.4在频率选择性慢衰落信道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