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国际石油产业高峰论坛部分嘉宾的演讲-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pdf

2013国际石油产业高峰论坛部分嘉宾的演讲-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国际石油产业高峰论坛部分嘉宾的演讲  (根据讲话录音整理,未经本人核实)  国际合作与能源发展对策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经济学家成思危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今天想就国际能源的和中国能源的发展和国际合作问题谈 一点个人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从2000 年到2010 年这十年之间,世界经济增长率是3.2%,能源的增长率是2.2%, 这就说明能源在经济增长中有着重要作用。如果把经济比做一个人的话,资金就是他的 血液,能源就是他的粮食,没有粮食,这个人是肯定活不下去的。从这个数据来看,大 概弹性系数就是0.7%左右,如果世界经济在今后十年中保持4% 的平稳增长率,能源的 年增长率大概就得要2.8%,中国对能源的需求更加厉害,今后十年如果保持7%的年增 长率,能源大概就得每年增长 5%,所以当前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在能源问题上是面 临着几个重大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就是能源供应的挑战。大家知道目前世界能源主要还是以化石能源为 主的,而化石能源里石油、煤炭、天然气,在世界上的分布又是不均匀的。所以能源的 供应往往是掌握在少数国家的手里,而这些国家处于各种原因,对他们所掌握的能源也 是有比较严格的控制。所以在能源的供应方面,整体来说还是卖方话语权比较大,买方 的话语权比较小,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运输也是一个大的问题。比如说中国的石油,现在 的进口量已经大于自己的产量,而石油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来自中东的石油在运输过 程里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长途的运输不仅是运费的增加,而且要经过这 两个海峡,这两个海峡万一出现一些问题的话,很容易对中国的石油供应,石油安全造 成影响。  第二个挑战,是能源价格波动的挑战。大家知道,按道理说能源的价格是根据供需 关系决定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特别是由于在金融市场上过度投机的因素,价格的波 动远远超过了供求关系需求的波动。也拿石油为例,现在石油每天的需求量,大概是9000 万到1 亿桶,七桶为一吨,大概是这样的需求量(1200~1400 万吨)。从这几年来看, 它的需求量的波动也就是正负5~10%,但是石油价格的波动,通过期货市场等等方面, 达到了正负的50%,甚至个别情况下达到了正负百分之百。这样大的价格波动给石油消 费国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就拿中国来说,我们前两年进口量大概是2 亿吨,就是14 亿桶,石油价格若涨十美元,每桶十美元,就相当于每个中国人要拿出十美元。对消费 国的经济是有很大的影响,这是第二个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能源对环境影响挑战。大家知道气候变化是目前世界上一个重大的 问题,而气候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造成的。化石燃料的燃烧, 必然造成温室气体的排放。从化石燃料来看,产生同样能量的话,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1 是最高的,其次是石油,再其次是天然气。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 家,而且由于我们煤的燃烧占了很重要的,占整个能源的70%,火力发电等等,还有钢 铁厂等等这些高耗能的产业。最近北京 PM2.5 ,北京的气候问题大家都关注。实际产生 的原因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北京周围的工业,特别是北京周围的钢铁工业、石油工业造 成的环境污染。当然也有大量的汽车排放造成的污染,这些都是能源发展过程里面对我 们的挑战。  如果不注意环境问题的话,根据刚才我说的数,世界经济增长 4%就得每年能源消 耗增长2.8%,我们增长7%,能源增长5%,这样环境继续恶化,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 加,全球气候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所以我们说能源问题,我们面临着供应、价格和环境这几个方面的挑战,使我们不 得不认真加以重视的。要解决这些挑战是一个很不容易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要从三个 层次来处理好这个问题。  第一个层次就是技术层次。当前来看需要我们在技术上下大的功夫,来取得一些重 要的突破。从依靠化石燃料为主的这种局面来看,短期间可能不容易改变。我们要想减 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首先就是要采取节能、降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们国家已 经承诺到 2020 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比 2005 年单位 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降低 40‐45% ,这就是叫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但是我们还不能承诺排放总量的降低,它的原因 我在国际上也讲过几次了。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