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取消进出口指令性计划-提出在外贸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ocVIP

中国取消进出口指令性计划-提出在外贸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请叫我龙哥。”浙江汇孚集团(以下简称汇孚)总经理邵龙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递上一张名片,上面印的英文名是Longa,老外喊起来听着也像“龙哥”。 今年50岁的龙哥,头发齐齐后梳,颇有上世纪80年代港台文艺片的味道,但是看上去时髦得体,一点儿也不过时。 从10多家到30万家 龙哥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代外贸人,对中国经贸体制的变化感受尤为深刻。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外贸只有品种单一的丝绸纺织品、石油、茶叶等,承担着出口创汇的任务。彼时,10多家部委下辖的国营外贸专业总公司,才有开展外贸进出口业务的权限。 从1979年开始,外贸经营权逐步下放到地方省级外贸公司和国有大中型企业。1987年,外贸公司开始实施承包制改革,地方公司和总公司脱钩。1991年开始,外贸企业全面实现自负盈亏。1994年,中国取消进出口指令性计划,提出在外贸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龙哥就是在这一逐步开放的历史背景下,开始了他的外贸生涯。 1993年11月,龙哥作为海南华鑫经济发展总公司(汇孚集团前身,以下简称华鑫)的第一个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查货员,参加了当年的秋季广交会。 “那时候,能拿到广交会的摊位很不容易。”龙哥介绍说,因为当时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并未完全放开,省级以下的企业还没有资格参加。华鑫具有一定国企背景,是当时浙江省二轻工业总公司在海南创办的地产公司,海南地产出现泡沫后,华鑫转做外贸。 据龙哥介绍,华鑫每个行业都涉及一些,却没有很强的技术含量和竞争优势。“21年以来,我们见证了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从1美元兑换人民币从10块多到现在的6块多,劳动力成本翻了几番,贸易摩擦越来越多。” 另一个让他犯难的问题是,现在一些老的业务骨干年纪大了,有知识、有活力的大学生做外贸的激情和动力却不像当年他们那一代人。主要原因是,现在外贸行业的收入已今非昔比,外贸不再是就业的“香饽饽”。 而这多少和中国外贸体制的演变有关系。 2004年,为兑现“入世”承诺,中国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取消对所有外贸经营主体外贸经营权的审批,改为备案登记制。2005年1月1日,中国取消了纺织品出口配额,体制内纺企的最后一块“护身符”也被撤下。政策一放开,各种大大小小的外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到2013年,有进出口经营实绩的企业超过30万家。 撤掉市场准入门槛对民企来说是好事,人人都可以做外贸了,出现了普遍竞争。但一下子全部放开也带来了中国外贸至今无法痊愈的“硬伤”——低价竞争、模仿抄袭,“中国制造”甚至成为中低端商品的代名词。 “方方面面的因素,造成现在的外贸饭碗不好端,辛苦,竞争压力大。”龙哥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汇孚集团的外贸一线工作人员,工作时间都比较长。其中一个是时差问题,业务做得好的员工,配合欧美客户加班是家常便饭,第二天国内的海关、税务部门照常上班,外贸员工又得起来赶业务。“我们是夹心饼,两头加班。”邵龙河打趣地说,这种忙碌的日子,从2005年持续到现在,在完全竞争的压力下,要跟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必须加倍努力。 难得的是,这么多年来,汇孚集团从事外贸的业务人员基本稳定。龙哥骄傲地说,“老中青三代都有。女性占2/3,大部分业务做得好的还是女士。” 从转移东南亚到搬迁内地 但让龙哥及其他外贸企业老板头疼的是,一线工人普遍面临招工难。 每年春节过后的二三月份,很多外贸企业由于工人不到位,生产周转不起来,产量很低。汇孚集团今年过年后,用工缺口达30%。“很多工厂缺口达50%,没法开工。”邵龙河说。 此外,新一代产业工人的要求不像他们父辈那样,他们要求工资高、待遇好之外,还要“附近有得玩”,有消费的地方。“我们的厂区在开发区,住宿条件都不错。”龙哥说,但离市中心较远,娱乐设施和商业繁华地段不多。 和一线工人招工难并行的是,劳动力成本年年上涨。“每过一个年,劳动力成本会增加15%~20%。”龙哥说。 目前,汇孚集团旗下有14个进出口业务部、5家控股企业、6家参股企业。其中一家控股企业湖州艾诗雅特制衣有限公司是加工厂,有300多名工人。 汇孚集团一线工人的平均月薪税后在3500元以上。“本科生头一两年没那么高,业务进步快的平均能有4000~4500元。”龙哥说,这超过了东欧罗马尼亚的月薪水平。在罗马尼亚生产的产品是“欧洲制造”,具有产地优势,售价较高,但“中国制造”就很难提价。 2013年,汇孚集团出口2.2亿美元,进口8000万美元左右,进出口总额约3亿美元。 “外贸实业增长慢。”龙哥说,去年有几十万元的利润,奖励员工之后,就都花光了。 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简单的款式如牛仔裤、T恤衫、衬衫等,已经搬到东南亚去了,柬埔寨工人的月薪是800~900元,缅甸和老挝还不到500元。 此外,一些外贸企业选择“西进”。为了降低成本,汇孚集团将一些订单转移到了成本略低的安徽、河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48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