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和国民收入核算.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 论 宏观经济学:问题与流派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工具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微观经济学 讨论个体经济行为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重点:分析市场在协调个体行为中的作用, 以及由于不完全信息、外部性或不完全市场所导致的市场协调困难(Market Failure) 宏观经济学 讨论总体经济行为 分析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波动背后的原因。 相似之处: 分析方法相同:均衡分析 分析工具:需求与供给模型 主要差异: 所分析的问题不同:个体经济行为 VS 总体经济行为 例1:宏观分析中消费总量的决定,一般忽略具体消费者的消费组合的选择,而是直接将消费量总量与当期总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联系起来。 例2:微观分析被假设给定的变量,往往成为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对象。 企业i的产出决策分析: 宏观分析中,总体物价水平的决定则恰恰成了分析的对象。 总体物价水平变化 vs个别商品价格变化 例3:青岛开发区房地产价格 2009.1-2009.8房地产价格上涨了20%,考虑一个投资者在2009.1以6000元/m2卖入,到2009.8以7200元/m2 卖出,请问实际利润率是多少? 情形1:总体物价水平保持不变 实际利润率为:20% 情形2:总体物价水平也上涨20% 实际利润率为 0% 结论1:要确保个人投资获得高利润必须准确预测总体物价水平的变化; 结论2:在观察到商品价格变化时,需要区分总体物价水平的变化与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化。 ——货币幻觉:把总体物价水平的上涨所引起的价格上升看作是相对价格的上升。 例4:名义工资上涨与收入水平的变化 合成推理的谬误——很多在个体或微观成立的道理,不能因此断定在在整体或宏观同样成立,否则会出现合成推理的谬误。 ——节俭的悖论(paradox of thrift) 宏观分析与物价水平的预测 需要知道: 总体物价水平的决定因素 为什么某些时期物价快速上涨,如1988;1994,2004,2008年 而某些时期物价不涨,反而下降?如1998,1999年 宏观经济问题 问题1:通货膨胀 问题2:经济增长 问题3:失业问题 问题2:经济增长问题 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 1978年—2006年,中国GDP实现年均9.7%的高速增长。 而同一时期美国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 韩国、新加坡在当年经济起飞阶段平均增长速度为6-7%。 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能否继续? 中国经济崩溃论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里? 决定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因素是什么? 如何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 政府又能够做些什么? “中国的经济发展并非奇迹”(邹至庄) 评论:第一是后发优势(技术落差大),第二是政治稳定与对外开放,第三是市场制度,第四是人口素质。没有完美的制度,但要警惕后发劣势,并通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减少劣势。 问题3:失业问题 中国就业问题: A、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保守估计:现在农村有2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 这一问题关系到:农民收入的提高 城市经济的发展 现在农村农民工大约在2000万 B、城市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 城市工人下岗的特殊性:劳动技能老化 年龄都在40岁以上,承担着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个人下岗所造成的社会问题 家庭悲剧 社会稳定 城市工人是一支有组织的政治力量 C、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2008年以来严峻的就业形势 中新社2009年2月23日电(记者闫晓虹)权威统计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32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再创新高——达到610万人,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失利,求职人数激增、经济增长放缓,使得今年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 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在上海、北京、深圳、石家庄、郑州、成都、沈阳、武汉、厦门、哈尔滨、西安等地抽取一千位应届大学生进行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09年大学生就业率整体为35.6%。 宏观经济问题 概括:长期经济增长问题 短期经济波动问题(失业:真实经济波动 通货膨胀:名义经济波动) 宏观经济学是分析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波动背后的原因。 宏观经济学思想流派 大萧条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936年Mynard Keynes 出版的 A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30年代以前的古典经济学观点 认为市场具有持续的出清能力,能够保证经济的充分就业, 其典型代表就是萨伊定律:供给创造需求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不影响实际经济活动 也就是说货币是中性的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 1929年10月24日、29日连续经历“黑色星期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engcheng1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