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讲座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本课程开发讲座;;一、课程是什么?;回答1;回答2;回答3;二、校本课程的内涵、意义 与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14条(1999);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学习领域; ; ■校本课程要具有针对性 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学生兴趣)和学校特色,规划并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形态多样化 学科课程、专题课程;长期课程、阶段课程或短期课程;认知性课程、体验性课程;等等。;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的。 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实施的课程。学校教师一般在此类课程的编制中自主权比较少,他们主要只负责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是由教师编制、实施与评价的课程。这里所指的教师,既可以是本校的教师,也可以是其他学校的教师。就是说,校本课程包括校际之间教师合作编制的课程。 虽然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是两种不同的课程形式,但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国家课程要面向全国,故容易导致与地方教育需求脱节。主要面向所有学校,所以容易与学校办学条件脱节。它要面向全体学校教师,容易与学校教师脱节。容易与学科发展脱节,因为国家课程的编制周期和修订周期间隔较长,教材陈旧和知识老化就在所难免。;第二、它可以体现独有价值。 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特点,更能适应教师水平,更有利于调动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参与课程建设。;;2)校本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多少较合理;项 目; 首先,有人认为,任何课程开发都需要一定的理论、技能、财力、人力、物力和时间,应该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来完成课程的开发工作,不能轻易把这项工作交给学校的普通教师,否则课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校本课程也一样。 其次,有人认为,课程编制的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以后,必然扩大学校与学校之间课程的差异,也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衡。 再次,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学校提供额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比实施国家课程要花更多的工作和资源。 ; 学校领导的鼓励与支持; 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开发课程的水平。 学生的兴趣与家长的态度; 课程本身的质量与适应性(包括可操作可推广性、 深度和广度、相对优越性等)。 ;淄博市晏婴小学;;滨州梁邹小学;青岛实验初中;烟台牟平一中学科分层走班课程;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 ;;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强; 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学科知识; 课程设置和课程管理比较容易; 便于使用教科书; 便于进行课程评价;;青岛实验初中;学生中心课程主张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已有的经验应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以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学生中心课程反对学科中心课程,认为它基本上没有体现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已有经验,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学科分得过细,过于偏重书本知识。 学生中心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在这种课程中,教科书不太重要,学习活动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安排,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体现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已有经验; 充分考虑学生个人之间的差异; 学生学习是一个互动过程,积极性高; 有利于学生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这种课程论主张以社会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这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重要途径,课程应与社会密切结合,课程内容主要应来自社会生活与人类不断面临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应成为选择课程内容的首要标准,也应成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课程论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太注重掌握系统知识。;模拟联合国大会;“模拟联合国”校本课程的操作:;课程与社会密切结合,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在这三个基点之间寻求平衡,使之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校自身特点进行课程开发。 ;; 这四个问题的先后排列体现了课程开发的逻辑顺序。 这样,课程开发过程就可分解为4个主要阶段 ;上述4个阶段可简略为8个字: 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通俗地说,就是: 为什么教(期望实现什么目标)? 教什么(选择什么内容)? 如何教(如何组织教材、采用什么方法)? 教得怎样(检查目标是否已经实现)? ;目标模式的主要不足: ;动态模式又称“互相作用模式”,它把课程开发过程视为一个互动的过程,主张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确定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和评价4个步骤不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修正。 因此,课程开发过程不必拘泥于目标模式坚持的直线

文档评论(0)

130****86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