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文学成就.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 大 钊 的 文 学 思 想 成 就 前言: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李大钊同志在文学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 一、幼年大钊 李大钊出生前七个月,父亲就离开人世,出生后不久母亲也去世。李大钊是由其大祖父抚养长大。他的大祖父李如珍老人非常重视大钊的教育,早早让其读书、识字。而幼年大钊天资聪慧,热爱读书。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李大钊幼时读书的地方 幼年时,他就听到了鸦片战争等痛心的历史故事。五岁上,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十一岁那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冀东各地也普遍建立了义和团的组织。不久,八国联军侵至乐亭附近,占据了昌黎、滦州等地。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和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在大钊同志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大钊同志的家乡,大地主、大商人残酷地剥削农民,阶级分化也日益加剧。全村七千多亩土地,绝大部分掌握在几家地主手里,加以连年天灾,更使广大农民饥寒交迫。大黑坨村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线串黑豆场街卖,河里杂草上戥盘。”? ?????大钊同志看到了这一切,心中充满了疑问。他常向老师问道:“为什么洋人在中国横行霸道?”“为什么穷人没饭吃、没衣穿?”问得老师也无法回答。从那时起,他就憎恨帝国主义侵略者,憎恨残暴的封建制度,憎恨腐败的清朝政府。十三岁时,听了老师黄玉堂讲太平天国的故事,他就激动地说:“我长大了一定要学洪秀全,推翻清朝皇帝!”? ?????虽然,祖父想让他成为一个光耀门楣的读书人,他却沿着一个爱国者和革命者的道路前进了。他决心发愤读书,寻求救国救民的良策,来挽救祖国于危亡之中。正象后来他在《狱中自述》里回忆的:“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在永平府中学,大钊同志进一步表现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常常和要好的同学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他热烈搜寻当时宣传新思想的书刊,贪婪地读着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著作,几乎手不释卷。?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 二、学生时代 1913年,24岁的李大钊就写文章,他的文学观念也和他的社会观、伦理观、道德观一样,表现了对时代“隐忧”和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他以极其愤慨和沉痛的心情,揭露北洋军阀的盗权辱国、侵蚀共和的罪恶行径,疾呼“共和自共和,幸福何有于吾民也!” 同年,李大钊撰写了《文豪》一文,相当全面地披露了他的呼唤文学“救人救世”、改造世界的文艺观并探讨了文学发展与社会、与情感、与世界观等的关系。李大钊从步入人生的征途起,就一直昂奋热情,从没有消沉过、悲观过。他从一开始就坚持将文艺作为改造人心、改造世界的武器,这就为他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铺平了道路。 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期间就接触了一些马克思主义书籍,但他是1918年下半年开始接受新的世界观――一马克思主义的。当时思想界活动着一批骁将,陈独秀、高一涵、易白沙、吴虞、刘半农、钱玄同、胡适、鲁迅、周作人等等。那是一个群星闪烁、人才辈出的时代。可是,只有李大钊为十月革命的炮声所震动,在寂寥而翻转的文坛上,呐喊出社会主义的空谷足音。马克思主义――包括它的文艺观――在中国传播的拓荒者不是别人,不是更有名气的急进者陈独秀,也不是那些高呼“打倒孔家店”的思想勇士,而是在人看来质朴敦厚、不苟言笑的李大钊。李大钊是在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史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文艺宣传家。他当初的文学创作是中国现代散文中“五四”时期散文的杰出代表。 三、五四时期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李大钊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李大钊的文学阵地 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到了“五四”运动前

文档评论(0)

151****0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