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新技术与新剂型 * 2、研磨法 (grinding method) 取β-CYD加入2-5倍量的水混合,研匀/加入药物(难溶性药物应先溶于有机溶剂中)/充分研磨至成糊状物,低温干燥后,洗净,再干燥,即得 例如:维A酸-β-CYD包合物的制备(维A酸易氧化,制成包合物后提高稳定性) 维A酸与β-CYD按1:5摩尔比称重/将β-CYD于50℃水浴中用适量蒸镏水研成糊状,维A酸用适量乙醚溶解加入糊状液中/充分研磨,挥去乙醚后糊状物已成半固体物/干燥后即得 * 新技术与新剂型 * 3、冷冻干燥法 (freez-drying method) 此法适用于制成包合物后易溶于水、且在干燥过程中易分解、变色的药物/所得成品疏松,溶解度好,可制成粉针剂 例如:盐酸异丙嗪(PMH)-β-CYD包合物的制备 按PMH与β-CYD1:1摩尔比称重/β-CYD用60℃以上的热水溶解/加PMH搅拌0.5h,冷冻过夜后再冷冻干燥/用氯仿洗去未包入的的PMH,最后除去残留氯仿/得白色包合物粉末(含药量28.1%,包合率为95.64%) * 新技术与新剂型 * 4、喷雾干燥法 (spray-drying method) 此法适用于难溶性、疏水性药物/如地西柈-β-CYD用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包合物,环糊精增加了地西柈的溶解度,也提高了其的生物利用度 * 新技术与新剂型 * 三、包合物的验证 判断药物是否与CYD形成包合物/可根据包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状态/采用下述方法进行验证 1、X射线衍射法(x-ray fraction) 由于晶体物质在相同角处具有不同晶面间距/从而再用X射线衍射时显示不同的衍射峰/如萘普生-β-CYD包合物无衍射峰说明包合物是无定形状态,而物理混合物是萘普生与β-CYD的衍射谱重叠 有哪些方法?其原理如何? * 新技术与新剂型 * 2、红外光谱法 (infrared prectroscopy) 红外光谱可提供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这种信息直接和分子结构相关/如萘普生-β-CYD包合物,萘普生在1725-1685cm-1有羰基峰,而物理混合物此峰不变,仅显示萘普森与β-CYD吸收曲线的重叠,但包合物此峰的强度明显减弱 * 新技术与新剂型 * 3、核磁共振谱法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ry) 是从核磁共振谱上碳原子的化学位移大小,推断包合物的形成/如磷酸苯丙哌林-β-CYD包合物/以D2O为溶剂测定1H-NMR谱/包合物与物理混合物的图谱相同,即β-CYD与磷酸苯丙哌林图谱重叠/但比较两者图谱,芳环结构(即苄基酚的质子)有明显的不同 * 新技术与新剂型 * 4、荧光光度法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此法从荧光光谱曲线和峰的位置和高度来判断是否形成了包合物/如盐酸氯丙嗪与β-CYD包合物的荧光光谱,在波长351nm处包合物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 新技术与新剂型 * 5、圆二色谱法 (circular dichromatography) 非对称的有机药物分子对组成平面偏振光的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的吸收系数不相等,称圆二色性/若将它们吸收系数之差对波长作图可得圆二色谱图用于测定分子的立体结构,判断是否形成包合物/如维A酸-β-CYD包合物/维A酸溶于二甲亚砜后有明显的圆二色性,而β-CYD为对称性分子无圆二色性/故维A酸-β-CYD包合物虽也有圆二色性,但与维A酸有显著差异,可说明形成了包合物 * 新技术与新剂型 * 6、热分析法 (thermal analysis) 常用有差示热分析(DT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鉴定是否形成包合物常用的方法 如陈皮挥发油-β-CYD包合物/在包合物仅有一个峰德温峰,表明形成了包合物/而混合物则具有两个峰(即陈皮挥发油和β-CYD各自的峰)/故可明显区别包合物与混合物 如何区别? * 新技术与新剂型 * 7、薄层色谱法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此法以有无薄层斑点、斑点数和Rf值来验证是否形成包合物 如陈皮挥发油-β-CYD包合物/用硅胶G板,展开剂为正己烷:氯仿(40:1),展距15cm,显色剂为5%香荚兰醛-浓硫酸溶液,喷雾显色/以5%陈皮挥发油乙醚溶液为对照,将包合物用乙醚溶解,滤过,制成含5%陈皮油的乙醚溶液作供试品,两者的薄层色谱图一致,均显示一个斑点,Rf值基本相同,说明包合前后的陈皮挥发油的主成分无差异/而包合物直接展开得不到斑点,说明已发生包合作用 * 新技术与新剂型 * 8、紫外分光光度法 (ultravilot spectrophotometry) 从紫外吸收曲线吸收峰的位置和峰高可判断是否形成了包合物 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