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黄素华).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秋水的绝唱 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   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   这种写法启发了无数的后来人,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等。 鸟何萃兮萍中,罾何为兮木上?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以此反常现象作比兴: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和烘染自身的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果。 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所谓“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概括诗歌主旨 1、湘君身上寄寓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   社会人生中,一切执著追求而始终虚幻难得的种种现实境况,一切由虽执著追求却始终虚幻难得所引发的忧愁、懊恼、惆怅、失望,是不是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同构感应和精神寄托? 概括诗歌主旨 1、湘君身上寄寓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 * 九歌·湘夫人 屈原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3.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渚(zhǔ) 眇(miǎo)薠(fán) 罾(zēng) 蘋(pín)芷 (zhǐ) 澧(lǐ) 澨(shì) 潺湲(chányuán) 葺(qì) 荪 (sūn) 薜荔(bì lì)擗(pǐ) 櫋(mián) 庑(wǔ) 嶷(yí) 袂(mèi) 遗(wèi) 褋(dié) 搴(qiān) 汀(tīng) 橑(lǎo) 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1、帝子降兮北渚 2、与佳期兮夕张 3、罾何为兮木上 4、蛟何为兮水裔 5、朝驰余马兮江皋 6、葺之兮荷盖 7、捐余袂兮江中, 8、聊逍遥兮容与。时不可兮骤得 思考:《湘夫人》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意读:读懂全诗大意,并思考问题 据传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湘君就是传说中尧、舜、禹中 的舜。他到九嶷山惩戒恶龙 ,死在苍梧,他的妃子是尧的两个女儿 (娥皇、女英),到南方寻找舜,走到洞庭湖附近,听说舜已死,二人 抱头痛哭起来,一直哭了九天九夜,眼睛流干了,哭出血泪来, 。最后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 ? 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 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 的,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纹,传说是 二妃在竹子抹眼泪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鲜红鲜红的血斑, 便是两位妃子眼中流出来的血泪染成的。 情读: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学习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合作探究 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 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 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 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 愁绪四溢。情与景,水乳交融, 2、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儿聚集在水草中,鱼网张在树上 异常情况 难道说我们的约会也会出现异常吗? 比兴 3、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不在外面草地上吃草,跑到庭院中 来吃东西? 蛟龙为什么不深藏水底而跑到了岸边? 比兴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关于屈原 1.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 2.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3.开创了新诗体——楚辞体,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4. 《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 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 “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秦国和楚国(并吴越,版图最大,人口最多)是左右当时局势的两个重心,统一大业的完成,非秦即楚。 屈原生平和时代背景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宠信:“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合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以及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