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名村变迁 与当今美丽乡村建设 乡建.乡境.历史与理论研究 苏州研讨会 2016.11.12~13 主要内容: 前 言 一、从传统村落兴衰更替中研判当今新村 的生命力 二、从历史名村风云变幻中领悟村域持续发展根基和条件 三、历史名村变迁经验对当今美丽乡村建设的启迪 为什么把“历史名村变迁”与 “当今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研究 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丽中国”已深入到层“美丽乡村”层面,美丽乡村建设也已经跃升到新阶段。“美丽成果”转化为“资源优势”;“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实现;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大融合。 记住乡愁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乡土文化传承和弘扬;同时从中国传统(古)村落和历史名村变迁的经验和教训中,发现村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延长美丽乡村的生命力。 研究对象——中国历史名村 中国历史名村即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村落: 传统(古)村落。明清及以前时期建村,村址至今未有大的变动,保留了较多传统建筑环境、建筑风貌的村。 历史文化名村。国家住建部、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古村落群体中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村(已分六批已公布276个历史文化名村)。 中共历史名村。在中共近百年史上,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村落。 当今明星村,即著名经济强村,也是未来的历史名村。 本团队调研过的中国历史名村 历史名村 当今“明星村”系列 历史文化名村系列 中共历史名村系列 古村落:浙江历史文化村落(1237个)《千村故事》“五个一”行动计划。 文化名村:河北翟城村(乡建设历史名村)。 乡苏模范:长岗乡长冈村、泗望村,才溪乡才溪村、下才村; 抗战根据地模范村:河北饶阳五公村,山西平顺西沟村; 农业集体化时代样板村:遵化西铺村、尚志元宝村、遂平嵖岈山,昔阳大寨村,遵化沙石峪村,儋州石屋村,新乡刘庄。 甘南兴十四、邹平西王村,奉化滕头村,东阳花园村,路桥方林村,萧山航民村。 溪口村 溪口村 诸葛村 林坑 一、从传统村落兴衰更替中研判当今新村的生命力 结论与启迪: 古村落兴旺主要条件:名门望族聚居;子孙繁衍,人丁兴旺,人才辈出;环境优美,隐蔽,且水运交通方便。 古村落衰败主要因素:村域经济社会环境变化,水运交通网络被公路、铁路、航空立体运输网络所取代,社会交往关系萎缩、退化而沉寂下来。今日传统(古)村落大部分村落衰败了,有的村整体消失了,有的村古民居与新民居杂陈其间,传统建筑日渐消亡。 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得法可延缓衰败。许多古村落整体、或者部分保存完好,通过修复修缮,在农村旅游经济发展中获得了新生。但村落的历史形态和相关建筑迟早会消失殆尽。 怎样做才叫“得法”——两个关键点: 有人把传统村落看成一个复合生态系统,认为“三农”实质上分别对应着这个复合系统中的三个子系统: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经济生产系统;农民——社会生活系统。因此,村庄规划建设要处理好“人-聚落-生产-生活-自然”5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是宗族子孙繁衍、人丁兴旺和村庄长期存在的基本生存环境。 传统(古)村落修复保护和利用:处理好村落保护与村域发展、尊重传统与追逐现代化,记住乡愁与实现中国梦之间的关系,界定其政策边界,确立村域产业发展其优先序。 两个极端案例: 宁波保国寺大殿,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建。在江南多雨潮湿、台风肆虐、白蚁横行的环境下,走过1000个风雨春秋,开创了中国古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成为保存最完整、江南仅存的几座唐宋建筑之一。CCTV10“地理中国” 2013年10月8、9日)播出《灵山宝地—保国寺》说它 “鸟不栖、鼠不入、蚁不食、蜘蛛不结网” 。 河南焦作沁阳市封门村,村庄始建于约清嘉庆五年(1800 年),1980年代村民逐渐迁出,荒废30多年了,演绎出许多诡异事件,CCTV地理中国有“中国第一鬼村”专题。 二、从历史名村风云变幻中领悟村域持续发展根基和条件 (1)晚清至民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中的著名村庄无一例外地衰落了,而且村落里极少留下当年的印记。当年梁漱溟先后在河南、山东开展的乡村建设,基本没有留下什么历史印记;卢作孚在重庆北培、晏阳初在河北定县在翟城村的乡村建设尚有一些历史印记。 乡建历史名村重归平静,少有历史印记 翟城村是北方农民聚居的典型自然村,村民聚居于一个村落,形成了三纵七横的街区式布局,俨然一个小集镇;至2012年末,全村1200户,4730人,分7个片区,26个村民小组。 乡村建设思想还在这里传承。许多村民依旧怀念晏阳初先生对村域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所作历史贡献,传承着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DB3706∕T 70-2020 斑海豹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技术规范.pdf VIP
- 47[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
- 2025年职业健康检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试题.docx VIP
- 公务员申论考试辅导讲座.ppt VIP
-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课件.pptx VIP
- 大众接总线can线装车指南.pdf VIP
- 2025年全国Ⅰ卷读后续写真题(亲情与谅解)课件+-2026届高三英语上学期一轮复习专项.pptx
- 2024-6湖南新高考物理答题卡 word版可以编辑.pdf
- 合同主体变三方协议.doc VIP
- 《轴对称图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巩固练习(基础).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