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通过做功实现的。做功的过程就是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且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或转移),因此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五、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五、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的飞跃,是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发展和进步的结果。它不仅是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自然规律之一,而且是大自然普遍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谐美是科学的魅力所在. 通过学习能量守恒定律,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五、能量守恒定律 蒸汽机消耗煤炭,内燃机消耗汽油或柴油,电动机消耗电力,有没有一种机器,它不消耗任何燃料或动力,却可以不停地运转,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呢?这种机器被称为永动机。 滚珠永动机 五、能量守恒定律 历史上的永动机 磁力永动机??? 大约在1570年,意大利有一位教授叫泰斯尼尔斯,提出用磁石的吸力可以实现永动机。他的设计如图所示,A是一个磁石,铁球C受磁石吸引可沿斜面滚上去,滚到上端的E处,从小洞B落下,经曲面BFC返回,复又被磁石吸引,铁球就可以沿螺旋途径连续运动下去。 五、能量守恒定律 例5.指出下列现象中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情况: (1)人在跑步时,身体发热;( ) (2)风吹动帆船前进;( ) (3)放在火炉旁的冷水变热;( ) (4)电流通过灯泡,灯泡发光;( ) (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风的机械能转移到帆船上 内能由火炉转移给水 电能转化为光能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五、能量守恒定律 1.如图所示,斜面体M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光滑斜面上有一物体m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在物体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m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 B.物体m的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物体m的动能 C.物体m的机械能减少 D.物体m和斜面体M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M m ACD 课堂训练 2.如图,一根轻弹簧下端固定,竖立在水平面上。其正上方A处有一小球。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在B处接触弹簧上端,在C处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在D处球速度减小到零。球下落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B位置小球动能最大 B.在C位置小球动能最大 C.从A→D位置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大于小球动能的增加量 D.从A→D位置小球重力势能的减 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A B C D BCD 课堂训练 3.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 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3m,用手托住,距地面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b后,a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 ) A.h B.1.5h C.2h D.2.5h B 课堂训练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 B. 做功的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某种形式的能量增加10J,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减少10J D. 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10J,一定有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10J ABCD 课堂训练 5.如图所示,在离地面h高处以初速度v0,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取抛出位置为零势能面,则物体着地时的机械能为( ) A. B C. D. B 课堂训练 设小球下落时先后经历了A、B两点。因为只有重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 h1 h2 v1 v2 A B 又根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有:(选地面为参考面) 由①②两式得: 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 推 导 过 程 三、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实验探索 2 A 2 B 2 1 2 1 mv mv mgΔh - = 要证明上式是否成立,需要测量 哪些物理量? 如何测量这些物理量? 实验原理 三、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实验探索 ①用天平测量重物的质量 ②按照如图所示装置安装打点计时器 ③将纸带穿过计时器,下端与重物相连 ④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工作稳定后释放纸带 ⑤及时切断电源,取下纸带,标上纸带号 ⑥更换纸带,重复以上步骤 ⑦整理器材,使器材复位 实验步骤 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