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隧道开挖施工方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山隧道左线K31+165~K31+205 XS5a类衬砌段 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从莞高速公路属于东莞市“一环六纵五横三连”路网规划工程,第11合同段位于樟木头镇樟洋村至清溪镇罗马村,起始桩号为K29+050(ZK29+080),终点桩号为K31+790 (ZK31+795.509),长2.74km(以右线为准)。本合同段的主要工程:路基工程、防排水工程、挡土墙防护及其他、2座主线桥梁及4座匝道桥、5道涵洞、1处互通式立交、1座双线隧道工程(石山隧道)等。 二、地形、地貌 石山隧道进出口山坡上均见球状风化孤石分布,隧道进口段地形较陡,植被茂盛,有偏压现象,隧道左右测设线距离约17~25m,该隧道为小净距隧道,隧道左线ZK31+ 150~ZK31+640,长度490m;右线K31+135~ZK31+640,长度505m;属于低(残)丘地貌,地势变化比较大,埋深一般为10~60m,最大埋深约80m,绝对高程在44.3~136m之间,隧道进出口自然山坡坡度约20~30°。 三、气候 本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Ⅳ7),干湿季节明显,春夏温和多雨水,秋冬凉爽无严寒,植被四季常青。该区年平均气温22.1℃,7月平均气温28.2℃,1月平均气温13.4℃。12~1月,常有寒潮侵袭,偶有霜天,极端低温-1.9℃。全年平均降雨量1800mm,夏季常有台风侵袭,冬季多北风。多年平均风速3.0m/s左右,年平均湿度在85%左右。 四、工程地质 该区内经历了由地槽—准地台—大陆边缘活动带三个阶段的发育演变历史,地处高要—惠来东西向断裂西南侧,紫金~博罗断裂带的南段,沿线未发现皱褶构造发育。沿线未发现区域性深大断裂,无明显的新构造活动迹象,地壳基本稳定。本隧址区底层自上至下有第四系坡残积物及燕山期花岗岩(?53),第四系坡残积层为粉质粘土,褐黄色、灰白色,硬塑状。土质较均匀,含石英砾15~25%,一般厚度0.8~6.8m,属于Ⅱ级普通土。燕山期花岗岩,呈岩基产出,岩性主要为黑云母粗粒花岗岩,岩石为中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强,强度高。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不同,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 微风化层。 五、施工组织机构及资源配置 5.1、人员组织机构设置 人员组织机构设置 姓 名 职 务 备 注 刘广良 项目经理 唐林阳 项目总工 廖迎春 项目副总工 赵勇 工程部长 周鹏 质检工程师 付芳 隧道工程师 陈锦华 测量工程师 5.2、机械设备配备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挖掘机 PC200 2台 2 装载机 ZC50L 2台 3 (开山牌)空压机 LGJ-2218G 4台 螺杆式 4 电焊机 BX3-500 16台 5 喷护设备(喷锚机) CO2 厦门 10台 6 砼运输车(喷锚砼) 8m3 2台 7 出碴自卸车 20m3 6台 8 风动凿岩机 YT28型气腿式 60台 9 潜孔钻 2台 10 注浆机(双液浆) 2台 11 工字钢冷弯机 1台 12 轴流式通风机 PF-110SW55 4台 13 二衬模板台车 2台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情况 5.3、施工班组工人配置 操作技术工人配备一览表 施工班组(或工种) 人 数 备 注 开挖 20×3 爆破 2×3 支护 20×3 二衬 20×2 焊工 8×2 电工 2×2 六、施工方案及工艺 通过对该段以上开挖跨度及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为了减小围岩压力、控制地表沉降,确保施工安全,把整个开挖断面分成几部分开挖,减小开挖跨度,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进行施工,也称为眼镜工法。共分六部分进行开挖,左、右侧壁导坑及中部均分上、下台阶开挖,每循环进尺初步拟定为钢架间距0.6m,左右侧导坑掌子面纵向间距控制在5~8m,中部滞后侧壁导坑10~15m,上下台阶错位5~10m,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控量测信息调整施工参数,实行动态施工。其具体施工方法及工艺如下: 6.1施工顺序 1)左导坑:测量→超前支护→右侧导坑开挖→初喷→出碴→立钢拱架→锚杆→钢筋网→复喷至设计厚度→下一循环。 2)右导坑:测量→超前支护→左侧导坑开挖→初喷→出碴→立钢拱架→锚杆→钢筋网→复喷至设计厚度→下一循环。 3)中部上台阶:测量→超前支护→中间上部开挖→初喷→出碴→立钢拱架→锚杆→钢筋网→复喷至设计厚度→下一循环。 4)中部下台阶:测量→超前支护→中间下部开挖→初喷→出碴→立钢拱架→锚杆→钢筋网→复喷至设计厚度→下一循环。 6.2施工方法 左右侧导坑掌子面纵向间距控制在3~5m,中部滞后侧壁导坑5~8m,上下台阶错位5~10m,该段处于洞口小净距地段,先行洞与后行洞掌子面错开距离应大于2倍隧道开挖宽度,即不小于35m。因此先开挖隧道左侧导坑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