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与表达 相得益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倾听与表达相得益彰   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不乐于倾听老师和同伴的发言,也不善于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文章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从多个角度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能力。   关键词:倾听;表达;课堂;板书;互动;教师;学生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6-0045-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曾经我们经历教师满堂言的课堂,学生做我们忠实的听众;又曾几何我们呼吁教师要退居幕后,做学生“火辣的粉丝”。为什么我们的课堂会这么起伏的“一波三折”,扪心自问,我们遵守教育的平衡原理了吗?为什么我们总在抱怨学生“答非所问、词不达意”,难道这与我们教师长期的越俎代庖没有关系吗?   回到教育的原点,走进最自然的课堂,这里的主人就是——教师与学生。每一节课就像一段情景剧,需要师生在相互的“倾听与表达”中相互切磋、活化知识。如何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践行着:   一、言传身教,提升语言素养   富有魅力的语言,能把教学内容化作一股清泉滋润学生的心田。针对不同的课型和问题,教师语言或幽默风趣,或严谨准确,都应在传授知识、启发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表达等方面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看过不少优秀教师的心得体会:有对镜练普通话的、有自己拍摄课堂实录反复揣摩的……总之,都想使自己的语言富有情感且简洁明了。   镜头一:《常见的碱》教学花絮   导入语:同学们,俗话说得好,“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堆的),那么气球呢?(不是吹的)[()中内容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这样就在课堂开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哦,是要吹的),同学们马上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因为平时气球都是吹大的),马上自我改正了。教师此时趁热打铁的说:“真的一定要吹吗?今天老师就让你们见识一下不吹自大的气球,想看吗?   生齐呼:“想”。(课堂气氛被推向了高潮)   师:边演示边“王婆卖瓜”。(像变魔术)出示一只普通的烧瓶(已收集满了CO2气体),向其中加入一种神秘的液体(浓NaOH溶液),再通过玻璃管插入一只瘪的气球(橡皮塞一定要塞紧),然后轻轻摇动烧瓶,嘴上还可以念到“大点,大点,再大点”,在这样的节奏中学生会观察到烧瓶中的气球缓缓变大,发出一片欢呼声。(上述过程教师配以肢体语言,形象逼真)教师马上追问:“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生:想。   师:这都归功于刚才向烧瓶中加入的NaOH溶液,它是一种常见的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种常见的碱。   结束语:今天和大家一起认识了几种常见的碱,愿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拥有“生石灰与水反应”般的热情,对化学知识的运用如碱的用途一样广泛!   板书就像教师的第二语言,是教师运用黑板配以文字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独特方式。独具匠心的板书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一个教师如果板书随便、凌乱,那么他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业也肯定是乱七八糟,因为学生会在不自觉中去模仿教师。时间一长,可能会出现学生思维清楚,但不会书面表达的恶果。所以,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不管是概念还是例题解答,都应该注意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这会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一点自己以前就做的不是很好。比如经常忘写课题、重点知识或概念写半丢半甚至以“略”代替,长此以往,发现凡是需要学生用文字表达、论述的题目,如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得分率都较低。学生们常说:心里明白却说不清写不准。今学年开始,我每节课都很重视自己的板书设计。比如:在刚接触软水与硬水的鉴别题时,我就板书了这样的答题线索:“取样→加入试剂→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再解这类题时,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得有板有眼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乐说”欲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场所,同样也是让学生学会表达的最佳舞台。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讲”堂,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设计是关键。每个问题的出现,最好不要让学生有“哎,千万别叫我”的畏惧情绪,而是以愉悦的心态去争着发言、百花齐放。   镜头二:《离子》教学片断   问题情境:伊拉克战争使当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其实全世界人民都渴望稳定和平。原子也不例外,它们也拥有美好的愿望——达到8个电子(一层为2个)的稳定结构。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钠原子或氯原子,会怎样快速达成自己的愿望呢?   问题抛出后,教室里一下就炸开了锅。学生一个个露出了惊喜的表情,原来作为理科的化学课也可以变成像语文课一样富有诗情画意。几分钟过后,博弈开始了。   一个男生自告奋勇的上前扮演起钠原子:大家好,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取得好成绩并保持下去,作为一个钠原子我很想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但我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怎么办呢?不如把它送给需要的人,大家互惠互利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