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卫生; 大气卫生;地球表面包围着很厚的并随地球旋转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圈。
大气圈的厚度2000-3000km,无明显上界。
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分为5层。;;P6;P7;二、大气的组成;气溶胶(aerosol);二、大气的组成;P12;太阳辐射;14;太阳辐射光谱;1、太阳光谱;(1)紫外线;太阳紫外辐射中的长波和中波紫外线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抗佝偻作用(anti-rachitic effect)
适量暴露太阳紫外线辐射(solar ultraviolet radiation),对机体的有益健康效应主要是可生成维生素D。
活性维生素D可调节人体钙磷代谢。
对大多数人来说,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适量暴露于中波紫外辐射,仅少量(<10%)来源于膳食。
膳食中缺乏维生素D且暴露太阳紫外线辐射不足时可导致维生素D缺乏,这可增高佝偻病、骨软化症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
;维生素D的生成过程:;紫外线的有害作用:;紫外线的有害作用:; 太阳紫外线辐射的适量暴露对人体有益,过量暴露则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因此既要适量暴露于阳光,预防维生素D缺乏,还要预防过量暴露于阳光对机体的有害作用 。
长期大量的紫外线照射可以使大气中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光化学烟雾。;反映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指标称紫外线指数(ultraviolet index, UVI)。
紫外线指数从0至8级,该指数越高,对皮肤和眼睛的损害愈严重。
紫外线指数可引起公众对过量暴露紫外线辐射危险的关注和提醒人们户外活动应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紫外线指数达到3-4级时,户外活动应用遮阳伞,穿戴宽边帽和宽松服装,涂抹防晒霜,配带可过滤长波和中波紫外线的太阳镜。 ;(2)可视线(visible light) ;生物学作用的基础是热效应,故又称热射线。
长波红外线(1400nm-3000nm)穿透能力较弱,主要加温皮肤表层。
短波红外线(760nm-1400nm)穿透能力较强,可加温组织深部。;适量;2、空气离子化;空气离子化的卫生学意义:;3. 气象因素(meteorologic factor);天气与气候对健康的影响;3. 气象因素(meteorologic factor) ;(1)气候对健康的影响;
高血压、脑卒中死亡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气象多变的时日。
冠心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在1月~2月份较7月~8月份高,这是由于血管弹性、血液黏度、凝血时间和毛细血管脆性等均与气候有关。;;(2)气候适应
人类通过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功能而对各种气候具有很大的适应能力(acclimatization),即气候适应,又称为水土适应。
适应能力可以因锻炼而加强,还受年龄、性别和体型等个体因素影响。
对气候的适应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4. 室内小气候
室内环境中(或建筑物内)的气候,称为室内小气候(indoor microclimate)。
室内小气候主要是由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周围墙壁等物体表面温度)这四个气象因素组成。 ;
室内小气候必须维持机体的温热平衡或体温调节机能处在正常状态中。
也就是在室内人们着普通衣服处于安静或中度劳动情况下,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能保持平衡,体温、皮肤温、皮肤出汗量、温热感觉及其他生理指标都能维持在正常范围以内。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一、大气污染的来源;(一)大气污染及其来源;大气污染及其来源; 来源 主要污染物;影响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量因素;P56;P57;P58;交通运输:排放废气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SO2、NO2、CO、醛类、多环芳烃,铅化合物等。
生活炉灶:污染最严重的是煤制品。SO2、CO、烟尘等。
其他:扬尘、挥发物、事故;P61;P62;气态污染物;;P65;常用空气动力学直径(Dp)表示颗粒物的大小
在气流中,如果所研究的颗粒物与一个有单位密度的球形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效应相同,则这个球形颗粒物的直径就定义为所研究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
颗粒物按粒径分为:
总悬浮颗粒物(TSP) Dp ≤100μm
可吸入颗粒物(IP) Dp ≤10 μm
细颗粒物(PM2.5) Dp ≤2.5μm
超细颗粒物(PM0.1) Dp ≤0.1μm
;P69;P70;;;大气粒子的大小与分布;大气污染物可分为:;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污染源的排放情况;P77;P78;与污染源的距离;P80;P81;气象因素;P83;P85;P87;②气温随高度递增,例如在无风、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