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年高考语文(4月10日-4月16日).docVIP

【推荐】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年高考语文(4月10日-4月16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4月10日 期中考试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对这首词的鉴赏和分析,不当的两项是( )( ) A.上阕一、二句写登高兴亭时的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写出了战火未熄的时代背景。 B.上阕三、四句借用战国高渐离和荆轲的典故,“凭高酹酒”给人以惋惜悲哀之感。 C.上阕五句切“高兴亭”之亭名,“悠”字似喜实悲,为后文的想象蓄势。 D.下阕用灞桥等借指古都长安,“应待人来”暗示旧山河迫切等待着宋军的收复。 E.题目中,诗人登高远望长安南山,一个“望”字把诗人的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达无疑。 2.请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两句。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注】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做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善用比喻说理,如第2段运用五个比喻后,得出了“??? ???????,??? ???????”的结论。 (2)李煜的《虞美人》中“??? ???????,??? ???????”两句写词人夜晚在春风里、月光下深切怀念故国的情景,伤悲之情溢于言表。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明确指出,自己身为平民百姓,躬耕于南阳只不过是“??? ???????”,并不希望在诸侯中出名、显达。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朱熹在《大学章句》中将古本《大学》中的“亲民”改为“新民”:“亲,当作新。”朱子有云:“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就朱子看来,“明德”就是人的本体,是全善的。但人就其现实的存在来说,则存在“为气禀所拘”和“为人欲所蔽”的问题。故本体“明德”存在“有时而昏”的情况,须要做“明”之功以“复其初”,即“明明德”。“学者”完成“明明德”之后,则又须要“推以及人”。这就从“明明德”转向了“在新民”,使民也在学者的教化下完成德性的复归,复其本性之初的“明德”状态。朱子在这里诠释的关键是由“旧”转向“新”,或者说是回归“新”的问题。所谓“旧”,就是指“为气禀所拘”和“为人欲所蔽”的不合理状态;而“新”自然是指在学者“推以及人”的教化下民众回归到本然的“明德”之初的全善的理想状态。总之,教化是朱子的“新民”思想的核心,即“学者”对“民”的教而化之。 与朱子的“新本”《大学》主张“新民”不同,王阳明则主张古本的“亲民”。王阳明反对朱子的“新民”而主张“亲民”,最重要的理由是他认为“说‘亲民’便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所谓“偏”,是指朱子偏重于“教”的一面,而忽视“养”的一面,而说“亲民”,本身就包含了“教”“养”两个方面。换言之,“教”“养”都统一于“亲民”中。在教养关系上,王阳明主张的是教养合一,而这个合一之“一”就是“亲民”。或者可以说,即使单就“新民”之“教”来说,也不能脱离“亲民”的根本宗旨。如果只讲“新民”,就是一种“偏”见。这种“偏”,不仅是教养关系的“偏”,还可能“偏”离儒家教化的根本宗旨,而儒家教化的根本宗旨就是“亲民”。另外,王阳明的“亲民”,还体现了他对“民”的恻隐仁爱和悲天悯人的道德情怀,这可以通过王阳明“万物一体”的道德境界得到说明。“万物一体”是宋明儒者共同的追求,王阳明对此的理解是“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所谓“万物一体”,基本内涵就是对生民之困苦荼毒感同身受的体会与同情,是把生民之疾痛等同于自我之疾痛的一体感通。而从王阳明的“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的观点来看,“亲民”正是“万物一体”精神的具体运用与表现。“亲民”所体现的也正是对生民之困苦荼毒感同身受的一体感通之仁。总的来说,王阳明的“亲民”,蕴含的是他在教养关系上的中正理解,体现了他对民众一体感通的仁者关怀,是他对民众疾苦感同身受的思想表现。 (选自邓国元《“新民”与“亲民”》,有删改) 1.下列有关“亲民”与“新民”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民”思想包含“教”“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kesh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