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五首》导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越调?天净沙 秋》 1、“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作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请简要赏析。 白朴用如椽之笔,在不着一个谓词的的情况下,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作者用代表秋日秋景的六组意象为我们营造了萧瑟的气氛。 2、一二两句景物共同特点是什么,与“一点飞鸿影下”景物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一二两句为静景。开篇作者铺排了六组静景,各具鲜明的内容形象,而无不饱含秋意,向我们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是静景。 “一点飞鸿影下”一句作为“飞鸿”,又是“一点”,又是“影下”,说明远而且疾。作者在写作这大片的静止秋景中,突然增加了掠来一只大雁,飞下地面,为动景。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照,使人心神为之一振,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 3、重点赏析,最后两句作者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从不同角度赏析。 视角的变化。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近处是秋天的各色植物,高处为山,地处为水。作者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色彩的绚烂明丽。这两句描写了“山”“水”“草”“叶”“花”五个意象,却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两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视角上的远近结合,并且赋予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白、红、黄的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 4、此曲前两句秋景不免显得清寂、清冷,那么到了第三句却变得明朗、清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将这样两幅画面揉和在一首曲子中是否矛盾。 曲中的“飞鸿”暗喻作者本人。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还表示了作者的人生得到了美好的转折。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读者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应属于虚写。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心中之景”与当时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恨之情。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给人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2008年高考试题辽宁卷】 5、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eq \o\ac(○,1)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eq \o\ac(○,2)。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eq \o\ac(○,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eq \o\ac(○,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3分)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5分) 5、【全曲解析】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号挺斋,高安暇堂(今属江西)人,所著《中原音韵》一书,对语音学和曲律的研究贡献甚著。《录鬼簿续篇》称其“又自制为乐府甚多,长篇短章,悉可为人作词之定格”。又云:“故人皆胃德清之韵,不但中原,乃天下之正音也;德清之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散曲现存小令1首、套数三套。 作品注释   ⑴塞鸿秋:曲牌名。塞鸿,塞外飞来的大雁。 即景:写眼前的景物。   ⑵浔(xún)阳:江西省九江(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别称。   ⑶练:白绢,白色的绸子。   ⑷淮山:在 安徽省境内,这里泛指淮水流域的远山。淀:同“ 靛(diàn)”,即靛青,一种青蓝色染料。   ⑸江帆:江面上的船。   ⑹晚云都变露:意思是说 傍晚的 彩霞,都变成了朵朵白云。露,这里是“白”的意思。   ⑺初学扇:意思是新月的形状像展开的扇子。   (8)淀:即蓝靛,蓝色染料[2] 译文   万里长江犹如一条长长的白色 绸缎伸向远方,淮河两岸青翠的远山 连绵起伏。江上的片片帆船急速地行驶着,如同离弦的箭;山上的清泉从高耸陡峭的悬崖上飞奔而下,仿佛迅捷的闪电。道道晚霞都变成了白白的

文档评论(0)

33888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