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建立在精气论基础上的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
;
阴阳所代表的对立相反的两种属性,是从无数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故具有普遍和一般意义,(但并非专指某一具体事物或现象,其本身也无实物可见)
; ●阴阳学说
是我国古代一种哲学思想,是运用阴阳所代表的事物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对立统一关系),认识和解释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法则。;
阴阳(说明事物对立统一矛盾现象的机
动的代名词) 阴阳学说(是用对
立统一的关系来阐释世界万物发展变化
的一种思想和方法论)
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
※阴阳学说认为
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
立统一的结果
;
二、阴阳学说的起源与形成
源于古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对自然万物万象的观察、分析、抽象和纯化,是从朴素的经验发展起来的。 ;
形成的源流脉络:
原始概念出现 哲学概念性·阴阳学说萌芽时期
(殷商时期或更早) (西周末期)
阴阳学说形成 大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 (西汉时期)
;
阴阳学说形成:
《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形成的标志:
《易经》提出“一阴一阳谓之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的思想。 ;
阴阳学说大发展,渗透至各个领域:
阴阳学说作为一种方法论,渗入到天文、地理、农业、气象等各方面,也包括医学领域,成为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法。
《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末期,阴阳学说便成为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阴阳属性的归类
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其阴阳属性的区分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属性归类的依据
双方的性质、动态、位置、发展、趋势等不同因素。 ;●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归类表
;●联系人体生命过程而言
阳——具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
人体 的物质或属性
阴——具有宁静、凉润、抑制作用
的物质或属性
精血—— 有形物质,滋润营养
精气 主静(属阴)
气——无形功能推动、激发
主动(属阳) ;
四、就阴阳属性划分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阴阳属性的相关性
用阴阳来概括或区分事物属性,必须是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才具有实际意义。
例:
水与火、日与月、男与女、
左与右、上与下等 ;(二)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从总体方面来看,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是确定的、不变的。
但从具体方面来看,事物的阴阳属性又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
1、任何一种事物表现为在一定条件,阴和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例:
夏(阳之极) 秋(凉)
性质的变化
冬(阴之极) 春(温);2、事物具有无穷可分性,因而事物的阴阳属性又是可变的、相对的。
例:
中午——阳中之阳
昼——阳
黄昏——阳中之阴
一天之中
午夜——阴中之阴
夜——阴
平旦——阴中之阳;注意:
任何事物皆可概括为阴阳二类,任何一事物内部又可分为阴阳两方面,而每一事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事物无穷可分性。
《内经》“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可用“对立、互根、交感、消长、转化”十个字来概括其基本内容。
(一)阴阳的对立
阴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禁毒教育知识培训.pptx VIP
- JB-QB-FS5101火灾报警控制器_使用说明书.pdf
- 2025上半年中级软件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综合知识)》新版真题卷(附详细解析).docx VIP
-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全册).pptx VIP
- 中小学校教师师德师风专题培训讲座PPT课件.pptx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2024)湘艺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GB_T 19923-2024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pdf VIP
- 五年级上册语文每日词语默写单1-4单元.pdf VIP
- 2024年福州左海高铁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智能仓储管理教学能力比赛教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