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0年代:手表、自行车、收音机; 70年代:洗衣机、缝纫机、照相机; 80年代:冰箱、彩电、录像机; 90年代:手机、空调、音响; 新世纪:楼房、电脑和私家车。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 “解放牌”载重汽车。 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为728万辆,比上年增长27.6%,已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 (1)中国造船历史悠久,但16世纪渐渐落后于西方。清朝雍正年间(1723一1735)蓝鼎和《鹿洲初集》云:番人造船比中国更固。 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近代第一个航运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垄断。 (三)水路交通 (2)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 (3)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逐渐萎缩。 1865年,中国第一艘木质明轮船 “黄鹄” 号建成。该船除回转轴锅炉等所需钢材从海外购进外,其余所有工具和设备均自己完成。 “黄鹄” 号是我国造船史上第一艘自制的汽机轮船。 (四)航空运输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3)1949年中国有了52条民航线。 (4)改革开放后,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1)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中国东方航空 、四川航空 、山东航空、深圳航空 ……另外还有民营的航空公司, 春秋,奥凯,鹰联,武汉东星航空公司等。 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 动力: 技术: 地区发展差别: 对象: 进程: 人力、自然力 机械力 平民化、普及化 引进 自行研制 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先慢后快 电报发展成就 时间 1932年 1906年 1877年 丹麦在上海建立一个电报机房。 19世纪70年代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 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 除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老式电话 程控电话 可视电话 卫星电话 手机 寻呼机(拷机) 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逐渐普及,当时国人有句流行语“有事就call我”,但很快受到手机的冲击,进入21世纪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传真机 20世纪90年代起,机关、企业开始使用传真机,几分钟内就能发送信件、图文到千里之外。 不同时期人们追求的“三大件” 积极(1)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2)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消极:交通的拥挤;环境的污染;出现能源危机。 四 大 传 媒 报刊媒介 广播媒介 电影媒介 网络媒介 传媒:传递信息的载体。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唐代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一、报刊业 1.兴起 (1)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北华捷报》 中文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申报》 1872年4月,一份中文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申报馆全部产业。1912年史量才成了申报馆的大股东,成为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据上海市邮政局1931年的报告,当年《申报》发售量为十五万份。1945年抗战胜利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解放前夕,该报终刊。 2.发展 (1)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国闻报》 (2)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华日报》《向导》等 (5)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等发起创办。梁启超任总主笔。 作用: 宣传了改良思想,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朱执信 章炳麟 作用:宣传了革命思想,壮大了同盟会的力量。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为己任,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 作用:宣传了民主科学思想,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