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Standards标准参数设置 键入标系的样品浓度及名称 * 5 吸光度自动校零 在开始测试前,需要进行吸光度校零。在样品室参比和样品光路中分别放入空白样品。按按钮 进行吸光度校零。 6 在wavelength中设定扫描的最大吸收波长, 7 放入标样,选中第一个标样,点Measure依次测定完成 后自动给出标准曲线。 8 选择SAMPLE进行样品测定,全部测定完后点击END,此时自动生成一个文件,打开此文件,另存为所需的文件名。 9 关机时,先退出UVsolution,再关电脑,最后关光度计上的power。 * 三 注意事项 1. 开机预热15分钟左右。 2. 测定时应注意: 参照池和吸收池应是一对经校正好的匹配的吸收池,材料和规格一致。 已匹配好的比色皿不能用炉子和火焰干燥,不能加热,以免引起光程长度上的改变。 * 3. 测量条件的选择: 选择适宜波长的入射光: 由于有色物质对光有选择性吸收,为了使测定结果有较高的灵敏度, 必须选择溶液最大吸收波长的入射光。 控制吸光度A的准确的读数范围: 由朗伯-比耳定律可知, 吸光度只有控制在0.2~0.8读数范围内时, 测量的准确度较高。 选择参比溶液:参比溶液是用来调节仪器工作零点的。若样品溶液,试剂,显色剂无色可用蒸馏水作参比溶液;反之应采用不加显色剂的样品液作参比溶液。 4. 用完后先关程序,再关仪器开关,关电源,关闭计算机。 5. 正确登记,将仪器及实验台擦干净。 * * * * 分光光度计使用注意事项 对仪器工作环境的要求 稳固的工作台 温度、湿度合适 仪器保养和维护方法 仪器工作电源 光源使用注意事项 单色器使用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吸收池 * * 比色皿的使用 (1)要根据所使用的波长来选择比色皿。 石英比色皿和普通硅酸盐玻璃比色皿两种。 玻璃——由于吸收紫外UV光,仅适用于可见光区; 石英——适用于紫外和可见光区。 (2)选择配对良好的比色皿。 根据国家检定规程的要求比色皿间的偏差不得超过0.5%,所以比色皿在使用之前,要对比色皿进行透光测定,把偏差小于0.5%的比色皿配对使用。 (3)选择合适厚度的比色皿。 常用比色皿厚度有1、2、3、5、10cm等,在实际分析工作中,通常根据溶液浓度的不同,选用液槽厚度不同的比色皿,使溶液的吸光度控制在0.2~0.8 之间。 (4)对有挥发性的样品,选择带盖比色皿。 1. 比色皿的选择 * * 2. 比色皿的使用方法 (1) 拿比色皿时,手指只能捏住比色皿的毛玻璃面,不要碰比色皿的透光面,以免沾污。 (2) 不得将光学面与硬物或脏物接触。 (3) 测定有色溶液吸光度时,一定要用有色溶液润洗比色皿内壁几次,以免改变有色溶液的浓度。另外,在测定一系列溶液的吸光度时,通常都按由稀到浓的顺序测定,以减小测量误差。 (4) 盛装溶液时,高度为比色皿的4/5处即可。 (5) 比色皿外壁的水用擦镜纸或细软的吸水纸吸干,以保护透光面。 (6) 凡含有腐蚀玻璃的物质的溶液,不得长期盛放在比色皿中。 (7) 不能将比色皿放在火焰或电炉上进行加热或干燥箱内烘烤。 * * * 3. 比色皿的清洗 (1) 每次做完实验时,应立即洗净比色皿。 清洗比色皿时,一般先用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洗净。 如比色皿被有机物沾污,可用盐酸-乙醇混合洗涤液(1:2)浸泡片刻,再用水冲洗。 不能用碱溶液或铬酸洗液等氧化性强的洗涤液洗比色皿, 以免损坏。 (2) 不能用毛刷清洗比色皿,以免损伤它的透光面。 * * 显色和分析条件的选择 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一般应该选择λmax为入射光波长。这样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如果λmax处有共存组分干扰时,则应考虑选择灵敏度稍低但能避免干扰的入射光波长。 * * 浓度测量值的相对误差(Δc/c)不仅与仪器的透光度误差ΔT 有关,而且与其透光度读数T的值也有关。 ΔT =1%,溶液浓度相对误差Δc/c与其透光度T 的关系曲线如右图。 由图可见ΔT =1%,T 在20%~65%之间时,浓度相对误差较小,此为最佳读数范围。 所以要求选择适宜的吸光度范围(0.2-0.8),以使测量结果的误差最小。 2. 吸光度范围的控制 措施: (a)控制溶液的浓度;(b)选择不同厚度的比色皿,改变光程长度。 * * 1. 显色反应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