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虚词复习 虚词的特点 1、同一用法的虚词,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虚词的一义多词) 例如, 同一个范围副词“都”,在文言文中可写作“皆、悉、举、咸”等不同形式; 同一个否定副词“不”,可以用“否、弗、未、勿、无、亡、非、匪、靡、微”等来表示。 2、多数虚词,一个词可以当现代汉语好几个虚词用。(虚词的一词多义) A、得复见将军于此。 在 B、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向 C、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到 D、青,取之于蓝。 从 E、故燕王欲结于君。 与 F、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对 G、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给 H、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比 I、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 1、有些虚词在句中只是用来代替标点符号。 “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夫”作为 发语词,现在已经无意义了。 ——《文心雕龙·章句》刘勰 2、有些虚词在句中用来作兼词。 所谓兼词,是指那些形式上是一个单音词,而从内容上看,却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词语。 如:穆公访诸蹇叔。(诸=之于)“诸”是“之”和“于”的合音。 如: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焉=于此) 5、古今用法和意义都有差别的虚词。 “也”,现代汉语中是表关联的副词,在古文中却只作语气助词。 “稍”,古今都用作副词,但在现代是“稍微,略微”的意思,在古代,特别是秦汉时期,却是“逐渐”的意思。 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因”现代汉语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在先秦两汉主要作表顺承关系的连词,相当于“于是、就”。 如:相如因持璧却立。 作介词,表示“凭借、趁着、通过”等 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复习方法 (一)分类整理,同义归纳 对同类虚词进行分类整理: 表程度的副词 表范围的副词 表时间的副词 表肯定的副词 表否定的副词 表反诘的副词 表谦敬副词 用于句首和句末的语气词 常见虚词归类 1、表程度的副词: A、最、极、至、殊、尤 B、益、弥、滋(兹) C、稍、颇 2、表范围的副词: A、悉、皆、咸、尽、毕、并、具(俱)、举、凡 B、唯(惟)、但、特、徒、独、直、弟(第) 3、表时间的副词: A、既、已、尝 B、素、雅 C、方、适 D、将、且、行将、方且 E、立、即、遂、亟 F、亟、骤、数 G、旋、寻 H、终、卒、竟 4、表肯定的副词: A、表坚决肯定:“必、诚、信、固”等 B、表委婉肯定:“殆、盖”等 5、表否定的副词: A、不、弗、罔、靡、非 B、毋、勿、莫 C、未、未尝 6、表反诘的副词: 岂、宁、讵(jù)、独等 7、谦敬副词: A、请、敬、谨 B、幸、惠、辱 C、敢、窃、伏 8、常见介词:于(於)、以、为、与 9、常见连词: 而、以、则、虽、虽然、然、然而、然则 10、常见语气词: A、者、也 B、矣、耳、焉 C、乎、邪(耶)、欤(与) D、哉 E、其、夫 11、常见兼词: 诸(之乎、之于) 盍(何不) 焉(于此) * 第一课时 积累古 文语法 常见实词 常见虚词 句式和用法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 、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 词和代词。 常见虚词 一、熟悉《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常见的文言虚词。 18个: 而、何、乎、乃、其、且、 若、所、为、焉、也、以、 因、于、与、则、者、之。 二、对这18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应有所了解,并结合课文例句,比较它们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1、了解古今变化 2、关注代词 3、辨明意义用法 4、注意特殊情况 1、了解古今变化 文言虚词的古今变化情况大致有以下四种: (1)有的消失了。 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 ,则至者少。 “夫”作为 发语词,现在已经不用了。 用作发语词的“夫、盖”,起停顿作用的“者”,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等。 (2)少数沿用下来。 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于是”现在还用。 (3)有的用 法发生了变化。如“所以”在文言中表原因和凭借,现在则表结果;“也”在文言里作助词,表陈述、判断、停顿等语气,现作副词,表同样、并且等意义。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也”是语气助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库及答案.pdf VIP
-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策略与实践研究.docx VIP
- 投标服务承诺书(20篇).docx VIP
- 七年级英语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沪教版五四学制2024 Starter~Unit 1】(上海专用).docx VIP
- 李白按年龄顺序写的诗.docx VIP
- 2025年四川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 高频精选:京东快递员ai面试题及答案.doc VIP
- 高频精选:京东快递员ai面试题及答案大全.doc VIP
- 吉林省中药软片炮制规范.pptx VIP
- 名著阅读《湘行散记》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共9页).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