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美苏争霸.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2 3 4 * 2、造成德国分裂的根本原因是                A、两种社会制度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B、雅尔塔体系存在不稳定性 C、各占领国推行不同的政策     D、战后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1、二战后德国分裂的本质是                A、国际政治力量意识形态不同的产物 B、东西方冷战的产物 C、美国和苏联划分势力范围的产物     D、德日战败的产物 * 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的船只 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古巴境内的一处导弹发射阵地 * 苏联对西方的“缓和”战略的实质是什么?美国对苏实行“缓和”外交的目的又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出什么认识? 材料一:『历史纵横』教材P98页苏联的缓和战略。 材料二: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 《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教材P98页美苏战略核力量情况对比表。 ①苏联:用“缓和”来麻痹西方国家,为苏联赢得时间加强军事和经济实力   ②美国: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在争夺同时,希望用军事协议和经济关系束缚苏联。 ③缓和也是争夺世界霸权的一种形式。缓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 尼克松主义 原因: 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内容: 调整全球军事部署包括: ①调整美、欧、日同盟关系,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 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制约苏联,维持美苏均势,继续同苏联展开争霸斗争 ③改善中美关系,想由中国制约苏联 ④实行必要的局部收缩,确保战略重点 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反映了美国对外战略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收缩亚洲兵力, 确保欧洲重点,制止苏联扩张 实质: * 材料一: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杜鲁门1947年在国会演说 材料二: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③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安全的全部责任”? ②美国这种对外战略调整在亚洲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①材料表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即全球战略由进攻型转为防守型。收缩重点在亚洲,以确保欧洲重点。 一是1973年美军从越南撤出;二是70年代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原因:①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②越战大大削弱国力,军事实力相对下降③为了保住霸权④苏联在战略武器上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 * 戴维营会谈:1959.9.赫鲁晓夫艾森豪威尔,马里兰州总统疗养地戴维营会谈。艾提出两国不再继续试验核武器,以冻结两国核武器水平,苏不能接受,会谈没有实质性让步。(戴维营精神) * * * * * 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其中包括水泥板墙104.5公里、水泥墙10公里、铁丝网5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253个瞭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108公里长的防汽车和坦克的壕沟。此外,还有一接触便会发出信号的铁栅栏119.5公里和供边防军士兵巡逻用的巡逻道119.5公里。柏林墙设有7个过境站,供墙两边的人员来往之用。 * * 1973年 7月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开始。参加会议的有33个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和加拿大。阿尔巴尼亚拒绝参加会议。1995年1月1日起,该组织更名为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又简称欧安组织。欧安组织现有成员国56个,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每两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外长会议。 * 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貌合神离 重点 在欧洲 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 赫鲁晓夫对外扩张战略与美国霸权政策相冲突 苏联实力的增强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重要原因: 历史原因: 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 一、美苏争霸的原因 * 阶段 50年代中-60年代初 60年代后-70年代末 80年代-90年代初 领导人 苏 美 战略态势 争霸政策 苏 美 争霸特点 重大事件 缓和 紧张 二、美苏争霸的经过(三个阶段) * 阶段 第一阶段: 50年代中-60年代初 领导人 苏 美 战 略 态 势 争霸政策 苏 美 争 霸 特 点 重大事件 缓和 紧张 赫鲁晓夫 艾森豪威尔、肯尼迪 1959.9 赫鲁晓夫首次访美 ①美国U-2飞机事件; ②柏林墙事件 ③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对峙,优势在美 二、美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