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廖姓看诏台客家渊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张廖姓看诏台客家渊源 漳州市旅游局 张小聪 一、台湾诏安客家族群 根据罗肇锦先生的研究,客家人的迁台可以分五个部分来看:1、康熙年间来自汀州府的闽西客(包括永定、上杭、武平、长汀、宁化);2、康熙年间来自漳州的漳州客(包括南靖、平和、诏安、云霄、漳浦);3、乾隆年间来自梅州(嘉应州)的四县客(包括镇平、兴宁、长乐、平远、梅县);4、乾隆年间来自惠州的海陆客(包括海丰、陆丰、惠东);5、康熙乾隆年间来自潮州的饶平客(包括饶平、大埔、丰顺、揭阳)。其中来自漳州府的漳州客,来自汀州府的闽西客与来自潮州府的饶平客,迁台之后,几乎被人们遗忘,因为他们现在大都不会讲客家话,而且他们也大都不承认自己是客家人。 罗肇锦,《漳泉斗的闽客情结初探》,《台湾文献》,南投县: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9. 把视野缩小至漳州客,来自漳州的客家人占漳州迁台人数一半以上,但因为漳州、泉州以闽南话为主,漳州客家人所讲的客家话属闽西系统,与梅县、海陆的客家话不能互通,所以被误以为闽西地区的客家话是闽南话的一支,漳州客也从来不知道自己讲的是客家话,久而久之这些客家人就都讲闽南话了,今天台南、嘉义、云林、彰化、台中、桃园、宜兰等地都有许多漳州客变成只会讲闽南话的福佬客。甚至到台湾日治时期,人们还以为福建来的称福建人都讲福建话(即闽南话),广东来的称广东人都讲广东话(即客家话),不知道福建来到有许多是讲客家话的。另外罗肇锦先生也指出客家话早期消失,以漳州话最为严重,几乎通通变成福佬客,如今无论从诏安、南靖、平和、云霄迁徙去台的客家人,几乎多变成只会说闽南话。 来自漳州府的漳州客(包括诏安、南靖、平和、云霄、漳浦)于康熙乾隆年间渡海迁台。而诏安县客家话分布于秀篆、官陂、霞葛、红星和太平,其中秀篆、官陂和霞葛是纯客家话乡镇,境内每个村庄都说客家话,红星和太平则只有或多或少的一些村庄说客家话。因此当时从诏安的官陂、秀篆、霞葛、红星、太平等地迁移去台的人群,形成了台湾漳州客的一支:诏安客家族群。 从福建诏安的官陂、秀篆、霞葛、红星、太平等地迁移去台的诏安客,在台湾分布的范围不小,人数亦不少。根据李坤锦的《诏安客家人在台湾的开垦与分布》一文所述,祖籍地为诏安的台湾客家人口,估计约占台湾人口的5%,大约有100万左右。台湾诏安客家主要的姓氏有张廖、游、吕、李、江、黄、邱等姓,分布范围主要在宜兰冬山、员山,桃园大溪、八德,台中西屯、大雅、丰原、潭子、彰化员林、大村、浦心,云林西螺、二崙、崙背等地。 二、诏安官陂张廖姓的起源 台湾张廖姓的祖籍来自诏安官陂镇。官陂镇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人,是张廖氏聚居地,约有百分之九十七是张廖姓,其余是吴、陈、谢、钟、赖等氏。 官陂的张廖宗族的起源,须先探究张廖,为何成为张廖,因为张廖是张与廖氏合为一宗,因此谈到张廖的起源,须回溯到张氏与廖氏。 张氏本居河南省,南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5),张氏后裔张伯纪受命跟随陈元光开辟漳州,后于云霄西和尚塘建基,传六世祖张天正,后来生有四子,长子再兴、次子志德。三子再辉、四子兴林;后来三子再辉入赘于廖家,并改名为元子。 廖氏本居河南省,在汉昭烈皇帝时,廖化被封骠骑将军,传至二十七世廖圭时,当时宋朝陈元光将军开辟漳州。廖圭于是从戎随军,驻扎上杭,从来其五子廖义迁居诏安县官陂开垦;传至廖化时,生一独女,品行端正,聪明贤淑,知书达理,事亲至孝。而此时正逢元顺帝的白莲教之乱,张天正的三子张再辉原籍为云霄县西林和尚塘,后来迁居于官陂坪寨。之后廖化见张再辉英气焕发、忠厚老实、风度翩翩,甚为喜欢,于是招张再辉入赘为东床。廖化并视女婿如子,把产业全部交给张再辉掌管,张再辉对岳父母也像父母一样孝敬,因而深受族人赞誉。之后张再辉的岳父廖化深怕百年后,张裔“忘廖还张”,于是要求张再辉与他当面发誓:“得我业而承廖者昌,得我业而忘廖者不昌因是姓廖,就户当差,然廖姓是皮,张姓是骨,故世代相承,于户籍则书廖”。于是张再辉谨记此一“生廖死张”的规定。 至明朝洪武八年(1375),元子的儿子廖友来诞生,廖友来天资聪颖,知书达理,进退有乃父之风,未冠之时,触犯国法,若逃逸无踪,势必拖累到族人。于是元子挺身而出,以张廖宗亲身份到官府申辩,不料官司拖累多年,等到官事清白后数年,回家时年纪已老,身染重病,生命垂危,临终时嘱咐给廖友来说:“父受汝外祖父母知遇之恩未报,汝当代父幸效,子孙生当姓廖,户籍、兵籍,兵籍财产名号,生辰,结婚等属之,以光母族于前,死后姓张,神主墓志,祭祀鬼神等属之,以裕子孙于后”。廖友来遵从父亲张元子公遗嘱,并立誓:“凡我子孙,生则姓廖,殁后书张,不违祖命,以报廖公之德。我本姓张,来源于河南清河郡衍派,云霄西林和尚塘有祖业,以后应回西林祭祖扫墓,以尽孝道,若移外地,张姓

文档评论(0)

xiangxiang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