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1993年罗彻斯特大学西蒙管理学院教授克里弗德·史密斯和大通曼哈顿银行经理查尔斯·史密森在他们合著的《金融工程手册》(The Handbook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中指出,金融工程创造的是导致非标准现金流的金融合约,它主要指用基础的资本市场工具组合而成新工具的工程。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1994年,英国金融学家洛伦兹·格利茨在其著作《金融工程学——管理.金融风险的工具和技巧》(Financial Engineering-Tools and Techniques to Manage Financial Risk)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定义”:金融工程是应用金融工具,将现有的金融结构进行重组以获得人们所希望的结果。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8.5.2金融工程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巨大变化为金融工程提供了得以萌发的土壤 (二)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对收益、风险和流动性的日益变细的特殊需求,是金融工程产生和发展的持续的内在动力 (三)技术进步及其向金融领域的渗透,给金融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8.5.3金融工程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1)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宏观和微观的基础经济理论。它们贯穿于金融工程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的整个过程,是金融工程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2)估值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套期保值理论、有效市场理论等。它们成了金融工程的主干部分,直接推动了金融工程的发展; (3)各种自然科学的前沿理论,如现代控制理论、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人工智能理论、波浪理论、专家系统理论、遗传规则等“新火箭科学”一经渗透到金融领域,就爆发出巨大的能量,给金融工程以巨大的生命力,催化了金融的工程化。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现代金融工程的理论,从1952年马柯维茨提出的资产组合理论到夏普 (1964)、林特尔(1964)和莫森(1966)等,建立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以至20世纪90年代日趋完善的各资产定价模型,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其中最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是布莱克和斯科尔斯(1973)提出的第一个完整的期权定价公式,即定常无风险利率和定常波动率情况下的欧式看涨期权定价公式,这是现代金融理论的重大突破。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8.6有关金融市场理论的其他若干重要进展 8.6.1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是金融市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新兴分支,并且是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其核心是要说明在既定的交易规则下,金融资产交易的过程及其结果,旨在揭示金融资产交易价格形成的过程及其原因。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以德姆塞茨(1968)的研究为标志,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早期文献集中于研究交易系统的设计特征,以及做市商在市场上的作用。这是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模型为存货模型; 以Glosten-Milgrom于198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为标志,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进入了信息模型时代。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一)做市商问题的研究 早在1975年美国证券市场发生巨大变革之前,已有一些学术研究论文考察了做市商的运作,随着研究的焦点逐渐转移到做市商的作用上,买卖报价差首先成为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最主要研究对象。在该领域做出贡献的首先是沃特·波也特(1971),其次是本斯顿——哈格曼(1974)、桑托米洛 (1974)、罗格(1975)和汉密尔顿(1976,1978),所有这些论文都关注做市商所承担的经济功能,并且试图解释做市商在向连续的双向拍卖交易系统提供做市服务后是如何得到补偿的。所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驱动交易和流动性驱动交易的区别(波也特,1971)、做市行为中的规模经济问题等(本斯顿一哈格曼,1974;Amihon,1976;Branch-Freed,1971)。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二)证券价格波动性问题的研究 巴尼亚和希伯首先发现证券价格波动性部分取决于该证券的质量。巴尼亚 (1974)则试图通过考察短期价格波动性和长期价格波动性之间的关系来考察专业经纪人对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影响。 希伯(1975)对特拉维夫股票交易所进行了实证分析,他考虑了价格波动性与市场深度之间的关系。他的结论是,越是薄的证券波动性越大。CMSW(1979)和卡恩(1982)也证明了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