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 作者: 香港浸会大学?? 汤涛 谨以此文纪念陈景润诞辰80周年;他影响了那个难忘的时代? 【本文比较数学味;更文科味的文章见 美丽的孪生素数 【此文是作者为 《数学文化》?和 北大数学基金会撰写】 【欢迎转发、批评】 2013年是北京大学数学系成立100周年。百年大庆,作为校友,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作为纪念。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规定“高等算学”隶属格致科(现在称理科),并且规定了算学门的课程。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于1912年5 月1日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同年公布的“民国元年所订之大学学制及其学科”中格致科改名为理科,其中包括数学门。1913年秋,北京大学数学门招收新生,标志着中国现代第一个大学数学系正式开始教学活动。北大数学的早期学生张国焘因为后期的政治生涯为数学系增添了些许另类传奇。 北大数学的一百年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先后培养出6000多名本科生、1000多名硕士、博士毕业生,一大批优秀的数学家和其他方面的专家分布在各行业,许多人成绩斐然,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中有30余位毕业生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江泽涵、许宝騄、段学复、程民德等都是数学系重量级的前辈,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吴文俊院士、王选院士也任教或毕业于北大数学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举办的2013年度 “数学发展前沿”(Current Developments in Mathematics)研讨会上,六位主旨发言的数学家北大数学毕业生就占了三位:2000级的恽之玮、2000级的张伟、1978级的张益唐。另外三位里包括菲尔兹奖得主、著名数学家爱德华·威滕(Edward Witten)。 北大数学的辉煌历史,不是我这样一个晚辈敢写的,也不可能写得好的。但是为了表达对院庆的祝贺,我就写一个跟我稍稍沾点边的文革后北大数学第一届的故事吧。 张益唐与孪生素数 数学系校友张益唐沉默20多年,几天前突然横空出世,为世纪难题数孪生素数猜想的解决做出了突破性的工作。为此,顶级科学杂志《自然》在 突破性新闻栏目里,报道了张益唐证明了存在无穷多个差值小于7千万的素数对,从而在解决孪生素数猜想这一百年数论难题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 【《自然》5月14日的报道】 为了认识孪生素数猜想, 让我们先做一些简单铺垫。先谈谈素数。 素数是数学中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女神,有着很多让人捉摸不透的秘密。传说大数学家欧拉说过:“一直以来,数学家总是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素数规律,但是很难成功。我们可以把素数看作人类思维无法渗透的奥秘。” 远在中古时代,就产生了自然数的概念,印度人对数学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引进了符号“1,2,3,4,5,6,7,8,9,0”来计数。正是由于有了数的合理记法,对于数的研究才能够代代相传。尤其是近百年来,人们创立了一个漂亮的数学分支:数论。比零大的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它共有三类。:即1(民间常说的大佬,无人敢与其争锋);素数(素数也叫质数,只能被1和其自身整除的数,比如5,7,11, 19等),合数(可以被1和自身以外的某个自然数整除的数,如9,16, 20)。 欧几里得用漂亮的反证法证明了素数的个数有无穷多个。记得我在80年代初选修丁石孙的初等数论课时,被他完美的讲课风格和欧几里得伟大的证明所折服,在当时的老二教的上课时光现在还历历在目。 素数在自然数中的分布很奇妙;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至今,吸引了众多数学家的不懈努力。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5一前193)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叫“过筛”的方法(the Sieve of Eratosthenes)简称埃氏筛法,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素数表,就是按照素数大小排成的表。比方说把一张超大的纸放在沙滩上,然后把自然数按其大小一个一个写上去;然后按下列法则把合数挖掉: (1)先把1删除(因为1不是质数) (2)把2留下(最小的偶数质数),然后把2的倍数删去 (3)把3留下,然后把3的倍数删去 (4)把5留下,然后把5的倍数删去 (5)同理继续进行下去,直到把所有数要么留下,要么删除 这样如果纸上最大的数是N,则上述方法可以产生N以内素数的分布表。 从这个古典的方法中人们可以观察到,素数的分布随着N的变大,变得越稀疏。比如1到10之间有2,3,5,7 四个素数;100之内有25个素数,1000之内有168个素数,100万之内有78498个素数。 大量数值试验显示, 当N变得很大时,在1到N之间素数的个数和N的比值变得很小。那么严格的数学刻画是什么呢? 用表示不大于自然数N的素数的个数,如,(。法国大数学家勒让德(Legendre,1752-1833) 于1808年建议当非常大

文档评论(0)

33888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