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性量化研究和诠释性质化研究的联结来自韦伯的-武汉大学学报.pdf

实证性量化研究和诠释性质化研究的联结来自韦伯的-武汉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1卷第5期 2018 年9月 Vol.71No.5 Sept. 2018 164174 DOI:10.14086/j.cnki.wujss.2018.05.017 实证性量化研究和诠释性质化研究的联结: 来自韦伯的启示 谢立中 摘 要 实证性量化研究具有数量化、客观化、普适化等特点,但它也有一个致命的缺 点,就是无法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反之,诠释性质化研究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一 个良好的因果解释,但却具有主观化、非量化、个案化的特点,其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确定性 相对较弱。韦伯倡导的理解社会学试图将实证性量化研究和诠释性质化研究的优点结合起 来,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相对可靠的因果分析模式,这为我们今天理解实证性量化研究 和诠释性质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值得参考的思路。 关键词 实证性量化研究;诠释性质化研究;马克斯·韦伯;理解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C9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7320(2018)05-0164-11 [1] [2] [3] 近年来,国内社会学界对于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合理性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P15-27 ) [4] [5] [6] (P161-177 ) (P123-128 ) (P68-74 ) (P56-61 )。争论的焦点问题是这两种研究方法中何种方法才 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描述和理解社会现实。对于这个问题争论双方各执一端,一方认为,量化研究方法不 能揭示社会现实的深层机制,只有质化方法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机制;另一方则坚持认为,只 有量化研究方法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可见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学界一 个无可回避的争议性问题。其实,熟悉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历程的人都知道,这一问题并不是今日才有 的,更非中国社会学(或社会科学)研究中才有的问题。随着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所谓人文主义取向 (如德国人所说的精神科学或人文科学等)的形成,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孰更合理的争论就已经开始出 现。在较长的时间里,这两种研究方法的认同者之间似乎一直处于对立状态,但也有一些人试图将这两 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在看待这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寻找出一条折中的道路[7] [8] [9] 。在后者中,马克 斯·韦伯(Max Weber )就是一个重要的代表。本文仅对韦伯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索进行一个简要的回顾, 以期从中获得一些对解决我们今天的争论有益的启示。 一、实证性量化研究的特点和局限 在上述争论的语境下,如果我们回顾韦伯有关理解社会学的相关论述,就可以看到,韦伯的理解社 会学其实可以看做是最早试图把量化和质化两种研究模式加以联结的一种尝试。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 需要对比量化研究方法和质化研究方法各自的优点和局限。 首先看实证性量化研究的特征。笔者把实证性量化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简要概括如下: 第一,数量化。无论在概念还是在陈述方面,都要求用量化的方式来加以表述。不仅概念必须以一 种量化的方式明确界定(如将老年人界定为年龄大于 65 岁以上的人,将受教育水平界定为接受正规教 育的年限,将幸福感界定为某种幸福感量表的测量分数),而且关于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陈述也必须尽 谢立中:实证性量化研究和诠释性质化研究的联结:来自韦伯的启示 165 可能地以量化形式来进行(如:Y a b X b X ……ffY X X ffY X ×X ,等;其中Y 、X 、X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