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夔龙纹通常指那种长身弓起,头上有角的侧面龙形图像,有的腹下有鳍形足,有的没有。其变化很多,使用灵活。有时作饕餮纹两旁填充空白的辅助花纹。也可单独构成连续排列的装饰带,夔龙纹与圆涡纹相间排列的二方连续图案,被称为火龙纹。 3、龙纹 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龙是古代神州传说中的动物。一般反映其正面图象,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若以其侧面作图象,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龙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商代多表现为屈曲的形态;西周多表现为几条龙相互盘绕,或头在中间,分出两尾。传说龙的出现与水有关,《考工记·画缋之事》谓:“水以龙,火以圜。”是用龙的形象来象征水神,因此在青铜水器中,龙的图卷或立体形象有更多出现。 4、凤鸟纹 凤鸟纹也是商周两代共有的青铜器纹饰,其发展衍变中出现的变异具有断代的意义。称为凤鸟纹的一类,头有华冠,有的有角,尾羽纷披,常用于主要的装饰面。商晚期至西周时期流行长尾的鸟纹和小鸟纹,多用于装饰带或作辅助性纹饰。 5、波纹(环带纹、回纹)是一种宽大而流畅的曲线纹饰,形象活泼而流畅。西周颂壶腹部装饰的蛟龙纹与波纹配合使用。以浮雕手法制作的蛟龙纹饰蜿蜒成大波浪形,依壶体正侧、宽窄的不同而有起伏升降的变化。 四、青铜器饰纹象征性阐述 1、图腾标记 2、神灵崇拜 3、驱神辟邪 4、装饰作用 五、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可以归纳为: 1、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这种单独纹样是以饕餮纹为主。 2、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3、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多以饕餮纹为主花,而以回纹作为地纹。 4、商代铜器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花的方法。 第三节陶瓷工艺 青铜工艺的发展,并不代替各种生活用品。而青铜器的成本高,能为奴隶主所占有和享用。广大奴隶的各种生活用器皿,仍然采用陶器。因此,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较普遍的发展。 商代的陶瓷工艺分灰陶、白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等多种。 一、灰陶 1、灰陶的品种:烹煮器有鼎、鬲、甗、釜等;食器有簋、豆、碗、盆等;还有盛器如瓮、罍、壶、尊等。 2、装饰特点:装饰简朴粗略,有用陶拍棕印的绳纹、篮纹;有用尖状工具刻划的斜方格纹;还有用堆贴的方法制作的绳纹。灰陶主要以绳纹和弦纹作装饰,这和制作方式以及考虑器物的牢固有密切关系。3、陶器制作方法:商代陶器的制作方法,不定型的多用陶模,圆器则用陶车,大器仍用盘条,小件则多用手制。总的来看,这时的轮制和模制较多,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 二、白陶 1、白陶品种: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一种特殊的产品。它是用高岭土制成。 器形有壶、罍、觯、卣、簋等。并雕刻有饕餮纹、夔纹、回纹等。装饰上基本和青铜器相似。 2、白陶特点:烧制火度不如硬陶高,器壁也不如硬陶薄。商代以后,不复发现这种产品。 三、釉陶和原始瓷器 釉陶已在这时期出现,釉色青绿而带格黄,胎亦较硬,呈灰白色。学术界把这种釉陶又称为原始瓷器,被称为是瓷器的萌芽。 1、釉陶装饰特点:这时期的瓷器造型有尊、罐、豆等,有的还以刻划和模印的方法,制出方格纹、圆圈纹、直线纹等作为装饰。 2、釉陶造型特点:商代陶器的造型,早晚期在不断变化中。例如陶鬲,早期是高足深挡,晚期则款足斯矮,几流于形式,腹径增大。陶豆也由早期的短足,渐渐增高,晚期成了高脚盘的形式。商代特有的小底大口陶尊,也由宽大向细长的器形发展。 第四节 雕刻工艺 《诗经》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描写,这种切、磋、琢、磨,具体地反映了雕刻工艺的制作过程。《考工记》有“刮摩之工五,玉、櫛 (栉音质)、雕、矢、磐”。玉、磐是玉石工,雕、矢是石工也是骨工,櫛是骨工或木工。商代的雕刻工艺十分发达,有石雕、玉雕、牙骨雕等。 在殷墟曾发现各种大理石雕刻,有坐人、虎首人身怪兽、虎、牛、鹭鸶、蝉、蛙等。这些圆雕,手法简朴,形象生动。此外,还有饕餮纹石皿、羊耳夔纹石壶。 一、石雕 商代的玉器已渐从实用转向欣赏,成为奴隶主所重视的装饰品,有了较大的发展。根据文献记载,周武王灭商时.商封王披玉以自焚。武王所得到的商代玉器更是多得惊人,有“旧宝玉万四干,佩玉亿有八万”。 商代的玉器,除一部分仿制兵器和工具(如玉戈、玉刀、玉斧、等)外,大都制作各种装饰欣赏品,种类十分丰富。 二、玉雕 人们运用玉石、金属、陶瓷制成各种生活用品,同时也注意利用废弃的牙骨制成各种装饰品,这从充分运用工艺材料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商代,发现有规模较大的牙骨作坊。 早期郑州紫荆山商代遗址,发现有制牙骨的工具硕石,以及骨科、经过磨制或锯制的骨制成品、半成品等一千多件。晚期如小屯北

文档评论(0)

00044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