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缘起:阿斯特吕克 ——“摄影机相当于自来水笔” 电影可以摆脱纯画面、具体表象的束缚,成为表达思想的语言;电影导演可以成为有个性的、独立创作的“作者”; 兴盛:特吕弗——“作者”概念的提出 “作者”与“导演” “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持续地选择个人化的元素,形成稳定的主题风格。 误区:过于绝对化和幼稚 认为“好导演的坏作品要强于坏导演的好作品”;过分强调导演的个性化创作,对戏剧性的否定和摒弃。 改进:沃伦——“作者论”成为批评理论 他肯定了对作者主题的分析是最有价值的。对批评家来说,首先是确立了导演作为创作主体对电影价值的主导作用,使导演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在对导演的关注中,对其所有影片的题材与主题的研究成为重点,要通过这些,找出他作为“作者”在其作品中所表现的核心意义和主题动机。 1、夏布洛尔(1930-2010) 1958年《漂亮的塞尔日》 法国乡村与城市生活的差异;主人公的精神堕落;成本低/实景拍摄自然光/质朴自然; 1959年《表兄弟》 表兄弟在学业与爱情中的不同遭遇;传统善恶报应的颠覆;生活残酷性的毫不掩饰。 三、“手册派”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夏布洛尔一共拍摄了30多部作品,进入90年代,他也保持了平均每年一部的产量,而且在这期间诞生了《包法利夫人》、《冷酷祭典》这样的经典佳作。作为“新浪潮”的先锋,夏布洛尔曾凭借《漂亮的塞尔日》享誉柏林电影节。 “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奠基人之一,高产,作品大胆,尤其擅长悬念片,风格冷峻,如同上帝冷眼旁观人类的瑕疵。作品主题围绕着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和原始情欲的冲突,使得他的作品游移于艺术片和商业片之间。 小知识:夏布洛尔和特吕弗、戈达尔、侯麦及里维特并称“新浪潮五虎将”。 2、弗朗索瓦·特吕弗(1932—1984) 15岁,在巴黎发起了大众电影俱乐部。这个俱乐部聚合了很多喜欢电影的青年人,一起对电影进行研讨。 16岁,结识了巴赞。在《电影手册》的编辑部,特吕弗的电影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成了一个几乎与巴赞齐名的优秀的电影批评家。 25岁,在意大利跟随著名电影导演罗西里尼学习电影导演技术。 一位安静的革命者,以传统的方式拍摄最不传统的电影。 ——《纽约时报》 电影是一门讲究构造的艺术,它和文学是紧密相联的,其中的各种角色就和小说中塑造的各种人物一样,是生机勃勃和情感强烈的。而当我导演一部片子时,我的雄心就是要使它和长篇小说一样。——特吕弗 每个人都会在最初时倾其所有付出,或许一个人不该以拍电影为事业,一个人只该拍三四部电影就够了,以后进步也幅度不会太大,假如拍电影是一个人最喜欢做的事,就往下拍吧。 ——特吕弗 特吕弗可以说是真正的获奖大户和常胜将军,他的影片先后获得了法国戛纳电影节大奖、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等50多项奖项,他的影片在艺术上和商业上都获得了成功。 25岁,公映第一部短片《淘气鬼》。27岁,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故事片《四百击》,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从此,特吕弗几乎完全放弃了电影评论,专门进行电影导演的创作。此后一直到他1984年去世,他几乎每一年都要导演一部影片,一生一共导演了23部影片。 48岁,最后一组作品中的《巴黎最后一班地铁》被公认为最完美的作品,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 特吕弗不仅在《电影手册》上发表了上百篇影评,而且还撰写理论文章,渴望从探讨中找到法国电影发展的道路。 影评合集:《我生命中的电影》 电影理论代表作:《论法国电影的倾向》 《法国电影在虚假中死去》 访谈集:《论希区柯克的电影意艺术》 特吕弗多元化的创作(按题材划分) (1)改编作品: 1960年《枪击钢琴师》 1966年《华氏451度》 1968年《黑衣新娘》 …… 特吕弗从这些文本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达到他的目的,而很少忠实于原作,它们多半只是简单的柱子,上面悬挂着特吕弗的观念和结构的旗帜。 特吕弗的作品中只有十部使用了原创剧本,其余的作品改编自小说、日记和病例报告。 (2)对儿童的关注和自传体作品: 以《四百击》为代表的安托万系列(延续了20年之久的拍摄)《四百下》(1959)、《二十岁的爱情》(1962)、《偷吻》(1968)、《夫妻生活》(1970)、《飞逝的爱情》(1978)。 五部影片的主人公都叫安托万,都由让-皮埃尔· 莱奥扮演。形象、性格、气质很为相似,并且有意模仿,他成了特吕弗的代言人。这种形式,造成了罕见的真实感。 (3)对“两性关系”和女性的关注: 《朱尔和吉姆》 (1961)、《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1975)、《喜爱女人的男人》 (1977)、《最后一班地铁》 (1980)、 《隔壁的女人》(1981)。 对这个世界来说,特吕弗最有价值一点在于,与法国知识分子的主流不同,他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