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六章--新诗(一).ppt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新诗(一) 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1、晚清的“诗界革命” 2、胡适的“作诗如作文”的主张 (1)提出: 1919年的《论新诗》 (2)内容:“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后来将这一主张概括为“作诗如作文”。 (3)“作诗如作文”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实行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散文化。 (4)意义:是对已脱离了现代中国人的思维、语言的中国传统诗歌语言与形式的一次有组织的反叛,从而为新的诗歌语言形式的创造开辟道路。 3、胡适的“诗的经验主义” 其核心就是“言之有物”,也即“有我”与“有人”。这正是“五四”时期的文化的启蒙主义在诗歌观念上的表现。 五四新诗运动的“散文化”与“平民话”的目标,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着深刻联系的。 诗的口语化,明白易懂的要求 散文化 与平民百姓的沟通与交流 平民化 4、、创造新诗的试验所受到的反对 《学衡》派强调“诗之有格律,实诗之本能”,他们的理想是“新材料与旧格律”的结合。 二、“尝试”中的新诗 1、知识点把握 (1)新诗发表的阵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学灯》 、《觉悟》等。 (2)第一批白话诗人: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等。 (3)第一个新诗刊物:1922年叶绍钧、刘延陵、朱自清等以“中国新诗社”名义创办的《诗月刊》。 (4)第一本白话诗集:《尝试集》。 2、早期的白话诗创作 (1)胡适的《尝试集》(《蝴蝶》、《老鸦》、《兰花草》) (2)沈尹默的《月夜》、《三弦》 (3)俞平伯的《冬夜之公园》 (4)刘半农的《叫我如何不想她》、《卖布谣》 (5)鲁迅的《梦》和周作人的《小河》 3、早期白话诗的特色 (1)明白平易,但缺乏飞腾的想象力。胡适说“诗须要用具体的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是这一时期诗人在艺术上的共同追求。具体的做法:一是白描(胡适的《人力车夫》);二是比喻、象征(胡适的《老鸦》、周作人的《小河》)。茅盾说早期白话诗大都具有“历史文件”的性质:其历史价值与历史局限都在于此。 (2)诗歌形式的散文化的倾向。 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1、1921年的《女神》 (1)新一代诗人的新诗探索 1923年5月,成仿吾发表《诗的防御战》,文章对早期白话诗的理性色彩展开了猛烈的抨击,认为诗的本质在抒情。 郭沫若在他的《论诗三札》里把“诗的艺术”概括为一个公式:“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 (2)《女神》在新诗发展上的贡献 一方面把“五四”新诗运动的“诗体解放”推向极至; 一方面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 这样,不仅“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在新诗里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而且诗人也更加重视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正是在这两个意义上,《女神》才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2、1922年的湖畔诗派 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了他们的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1923年又出版了合集《春的歌》。 湖畔诗人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 他们的首要贡献是爱情诗的创造。 诗人及其代表诗作: 应修人的《妹妹你是水》 汪静之的《蕙的风》、《伊的眼》 3、1923年的“小诗体” (1)关于“小诗体” “小诗体”是二十世纪初出现的一种诗歌形式; 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霎那间的感兴,寄托一种人生哲理和美的情思; 受日本俳句、短歌和泰戈尔的诗歌的影响产生; 代表诗人为冰心、宗白华等人。 (2)代表诗作: 冰心的《繁星》、《春水》 宗白华的《流云小诗》 4、冯至的抒情诗 (1)冯至简介 冯至(1905~1993)现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 (2)诗歌创作 第一时期(20年代):《昨日之歌》 第二时期(40年代):《十四行集》 第三时期(50年代):《十年诗抄》 代表诗作有:《蛇》、《我是一条小河》、《雨夜》等。 (3)艺术风格和特色 他抒情诗的最大特色是处处表表现出艺术的节制。 他着意追求诗的哲理化,使他的抒情诗具有一种“沉思”的调子。 在形式上采取了半格律体,诗行大体整齐,大致押韵,追求整饬、有节度的美。 冯至的诗不仅情调充满感伤苦闷,而且诗的节奏舒缓,阴韵柔美,形成了“五四”诗歌中独具一格的幽婉的风格。 (4)对新诗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叙事诗 代表作:《帏幔》、《

文档评论(0)

151****0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