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瑞丽至腾冲高速公路瑞丽至陇川段建设项目第一合同段
实施性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部分 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编制依据
1.瑞陇高速建设指挥部下发的:《瑞丽至腾冲高速公路瑞丽至陇川段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文件》、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参考资料及补遗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的《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E20-20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0-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076-95)》等系列规范和标准;
3.《云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2012年10月第1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 B04-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本公司现有的施工设备、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和以往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经验及工法;
5.本合同段现场踏勘情况汇总。
编制原则
1.统筹安排、合理布置;
2.精心组织人力、机械设备和材料供应,使施工作业均衡连续、协调统一;
3.优先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使主要施工过程达到技术先进、工序合理的原则,以实现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质量的目的;
4.现场管理工作精细、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文明施工的标准。
三、工程概况
瑞丽至陇川公路项目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和陇川县境内,是省道S233线(腾瑞线)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云南省公路网规划(2005-2020)》一般干线“8619”网的兴边富民工程次干线的重要组成路段,是国家高速公路杭瑞高速的延长线,也是德宏州公路规划网“三纵三横”路网骨架体系中“三纵”之一的组成部分,更是德宏州芒市—瑞丽一体化经济走廊战略中“一廊三环”高速公路网中瑞丽—陇川—遮放、芒市—梁河—盈江—陇川—瑞丽高速公路环的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国道主干线公路网,改善滇西南区交通条件,加强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联系,促进滇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1.路线起止点、中间控制点、全长
本工程项目(第一合同段)起于瑞丽市以北帕色坝岗雷附近,起点里程K0+000与瑞丽至章凤二级路相接,通过瑞丽立交与龙瑞高速公路连接,沿帕色河布线,经帕色河,止于止点里程K6+017.05。合同段路线全长6.01705公里。
主要控制点为帕色坝立交、瑞章二级公路、龙瑞高速公路、南京里山等。
地形地貌、地质、地震及水文气候等情况
(1)地形地貌
本合同段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位于云贵高原的西部边缘,地形较为复杂,地势南北低、中间高。路线附近最高峰为中部棒畹新寨东侧广达山,海拔高程1585.80米,最低点为项目起点附近,海拔高程约780米。
根据地貌成因类型及形态特征,将路线所经区域地形地貌划分为三个地貌单元,即:第一类是构造剥蚀低中山浅切割丘陵地貌,地质作用以构造剥蚀作用、流水侵蚀作用为主;第二类是湖积台地低丘地貌,地质作用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第三类是山间冲积河谷地貌,地质作用以流水测蚀、侵蚀堆积作用为主。
(2)气候
瑞丽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旱雨两季,基本无霜,具有春旱、夏热、秋多雨、冬多雾的特点。年均气温20℃,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3℃,冬无严寒,夏有酷暑,全年基本无霜,年平均降雨量1418.5毫米,雨季(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9.8%。
(3)水系
路线所经区域地表水系较发育,多为山区沟谷河流、溪流,流量显著地受大气降水控制,季节性变化明显。河流及地表径流均汇入瑞丽江,属瑞丽江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地下水形成受岩性、地层结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植被等综合因素所控制。按照地下水赋存条件,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缝水。
(4)地质构造
本项目所经地区处于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西支中段偏北部位,构造线线呈NE-SW向延伸,向NE与三江经向构造带中南段、南岭纬向构造带西延部分相接、复合。
瑞丽盆地被第四系全新统及上第三系松土层覆盖,未见构造迹象。
(5)地震
由于区内断裂、褶皱发育,岩石普遍较为破碎,特别是有些断裂进入第四纪以来仍有间歇性活动,构造地震不断发生,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褶皱、断裂均相当发育,地震活动频繁,据历史记载,该带发生破坏性地震三十余次。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将本线所经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划分,路线所经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20g。
3. 工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