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知纠偏] 1.生存斗争与竞争 (1)范围关系: 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括竞争,而生存斗争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A代表生存斗 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 (2)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判断方法: 简记:“同斗争”,“异竞争”。 “同斗争”: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种内斗争,如公羚羊争夺配偶。 “异竞争”:不同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竞争,如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2.坐标图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判断 (1)看曲线上升和下降的先后关系,一般先上升或下降的曲线代表被捕食者。 (2)看曲线峰值的高低,一般曲线峰值高的是被捕食者,另外,被捕食者的个体一般也比捕食者的小,所以被捕食者的数量相对较多。 右图曲线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设误角度] 高考命题常从以下角度设置陷阱 (1)以文字形式描述生物之间的关系,从中判断它们 之间是属于竞争、捕食、共生还是种内关系。 (2)以曲线图形式表示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据图判断 两种生物属于哪种关系。 1.(2012·全国卷)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 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解析:田鼠与杂草之间是捕食关系;豌豆和杂草的生长都需要光、无机盐、水分及二氧化碳等,因此二者间存在竞争关系;豌豆与其根中的根瘤菌之间为共生关系;细菌与其细胞内的噬菌体之间为寄生关系。 答案:B 2.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 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 )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利者,N2为失败者 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解析:从两种群的数量及其变化规律入手,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两种群的关系来解答该题。从曲线可以看出,两曲线发生周期性变化,分析曲线的每一个周期,发现总是N1种群数量增长以后,N2种群数量随之增长,说明N2以N1为食物。两种群若存在竞争关系,一个种群的增长可导致另一个种群的减少。两种群若存在互利共生关系,则两曲线呈平行关系。 答案:B 生物种间关系的曲线辨析 [典型图示] ————————————————————————— ————————————————————————— [信息解读] (1)图1表示互利共生。在关系上表现为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分开后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生存;在数量上表现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2)图2、3表示竞争关系。数量上表现出“你死我活”的非同步性变化。若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不同,竞争结果如图2;若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相同,竞争结果如图3所示。 (3)图4表示捕食关系。数量上表现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图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解题技法]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确定生物间的关系是种内关系还是种间关系,再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和数量关系予以判断。 [强化训练] 1.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 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乙图所示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丙实验初期,种内的互助与种间的斗争并存,后期X的种 内斗争加剧 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 食、竞争关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噬菌体与细菌为寄生关系,而不是捕食关系。 答案:B 2.如图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 物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 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 B.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的锐减 C.b点时甲的数量下降主要是由天敌的减少引起的 D.a点时甲的数量上升主要是由食物增加引起的 解析:分析图形可知,乙是生产者草,甲是虫,丙是鸟;鸟类的锐减造成生态系统中虫的数量增多,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b点时,若甲的天敌减少会造成甲数量增加;由图分析,a点时甲数量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其天敌鸟减少。 答案:B [课堂考点集训] 考点一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1.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 A.梧桐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 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解析:梧桐山的鸢是由单一的物种——鸢组成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M.03 ×× U9 ERP项目-实施备忘-年月日.doc VIP
- DM.16.01 ××U9 ERP项目培训计划书.docx VIP
- DM.01 ×× U9 ERP项目-项目章程.pptx VIP
- 理论力学(第9版)(I)习题答案解析.pdf
- 公司片区经理竞聘演讲与公司物业半年工作总结合集.doc VIP
- DM.18 ×× U9 ERP项目-阶段汇报.pptx VIP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05(PPT81页).pptx VIP
- 【完整版】IATF16949-2016内审检查表(按过程方法编制).docx VIP
- 贸易公司的授信管理.pptx VIP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