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优秀邮递员先进事迹材料.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邮递员先进事迹材料    她在偏远山区担任乡邮员的时候,经常背着沉甸甸的邮袋走村串户,将一份份满载着党的方针政策内容的《湖南日报》等党报党刊,送到乡村党员群众手中,被山里的乡亲称为“大山信使”。       她主动与背街小巷的贫困家庭“接对帮扶”,将爱心传递给贫困小孩和孤寡老人,被街巷的居民誉为“爱心信使”。       她负责城郊投递段后,心里总是想着用户,向群众发放“邮政名片”,自掏腰包给用户送报箱,为群众排忧解难,使自己负责的投递段成了“群众满意邮路”,被单位同事夸为“敬业信使”。       她就是县邮政局邮递员向丽燕。       情倾山乡邮路的“大山信使”       向丽燕从小就跟着在农村当邮递员的父亲,走村串户送报纸和信件,从而对邮递员这一职业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结。       十年前,“一脚踏三县”的善溪乡邮政投递员,因为嫌待遇低、条件艰苦辞职外出打工了。她听说这一消息后,便主动请缨前往当投递员。       这一消息传开后,家里人和亲戚都说她“蠢”,劝她不要去。可是她却对亲朋说,那里既不通公路,又没通电话,党报党刊和信件是山里人了解外界的最重要的信息源,而投递员则成了大山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桥梁,生活在那里的群众缺不了邮递员。就这样,她“犟”着来到位于益阳、娄底和怀化三市交界的善溪乡邮政所。 本文来自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闭塞的交通,虽然给投递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但不论遇到多么恶劣的天气,她都会克服困难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而且在那里一干就是五年。在这条崎岖的山路上,向丽燕用自己瘦弱的身躯背着重达50斤重的邮包往返一个来回,经常是天黑才能到家。有一天,她在前往该乡木南村送报刊的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怕党报党刊淋湿,赶紧脱下雨衣包好邮袋。当她赶到村里时,一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虽然她浑身淋湿了,但报刊却完好无损。该村村干部看到后,对她说:“下这么大的雨就别送了,回去吧!”她笑着说:“没关系的,只要你们能及时看到报纸,我就高兴”。       五年间,她不仅要背着邮袋跋山涉水,给村民送信件和《人民日报》、《湖南日报》等党报党刊,有时为了及时将信件送到村民家里,还要披星戴月地在乡间崎岖的山路上奔波。有一次,为了及时将一封装有高考录取通知书的特快专递送到考生家里,那时候还没通电话,所以只好天还未亮就起床,拿着特快专递上了邮路,当送完特快专递回到家里时已经是晚上8点钟了,一天走了近60多里山路。她投递报刊邮件的准确率和及时率100%,被边远偏僻的村组群众称为“大山信使”。 事迹材料网       爱满背街小巷的“爱心信使”       四年前,向丽燕调到县城后,开始安排在邮政营业柜台前工作。后来,她竟然跑到局长办公室,向局长“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她想继续去当投递员。局长蒋宏以为她是一时冲动,当时没有答应。在她的执着申请后,才安排去投递班。这事传开后,在该县邮政系统引起了震动:主动从邮政储蓄营业员申请去当邮递员的,她是“第一人”。许多与她共事的职工都说她“傻”。       面对同事说她“傻”,向丽燕没有丝毫后悔。她上班后,主动参加“创建‘爱心邮路’,争当“‘爱心信使’”活动,帮助困难家庭解决生活难题,经常帮一些老人买米,顺便送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回家。该镇高第村一位姓胡的阿婆无儿无女,在她丈夫去世后,便住进了村里的敬老院。向丽燕主动帮助她捎带面条、大米等日常生活用品,平时还给她送些橘子罐头等水果。胡阿婆逢人便夸向丽燕特别贴心。       她不仅主动义务照顾老人,还乐于帮助贫困学生。去年,向丽燕在桔花园小学投递报纸邮件时,听说小钟玉家庭困难,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但读书特别用功。她了解小钟玉的情况后,决定与小钟玉结成“帮扶对象”。天气变冷后,向丽燕来到小钟玉的家里,带着小钟玉进城到衣服市场挑选新棉衣。今年3月,听说小钟玉想买一台自行车上学的情况后,向丽燕买来新自行车,送到小钟玉的家里。看到她前来送自行车时,周边的邻居都纷纷夸她是个“爱心信使”。 内容来自事迹材料网       汗洒投递岗位的“敬业信使”       “你们订阅报刊杂志,拔打我的电话就可以了。”见到熟人或者喜爱看书读报的用户,向丽燕都发一张名片,还会带上这句话。       向丽燕投递责任区有近XX个客户,地址分布相对分散。她在投送邮件时发现,一些用户需要帮助办理急事时,由于不知道她的电话,不得不跑到投递班来咨询办理。为了方便用户联系,她托人设计制作了“邮政名片”,在投递报刊杂志时将名片一一发到了群众的手中。       在报刊收订期间,有的用户向她反映了自己的顾虑:白天上班去了,订阅党报党刊没有地方放。向丽燕说:“报纸没地方放,我免费给你送个报刊信箱,”紧跟着将报刊信箱订到他们家门口,解除了一些用户担

文档评论(0)

rebecca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