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肠系膜脂膜炎的CT征象分析 “肠系膜脂膜炎”是累及肠系膜脂肪的一种少见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该病病因未明,手术、感染、创伤及缺血等被视为诱发因素。另外,该病属于自发性纤维硬化性疾病及炎性假肿瘤范畴,该类疾病亦可包括腹膜后纤维化、硬化性胆管炎、Riedel甲状腺炎及眶部炎性假瘤 过去由于缺乏CT等大型成像设备,发现率不高。CT出现后,该病显示率逐渐增加,有报道称所有腹部CT检查中该病可能达到0.6%,但放射科医生对其了解程度尚处于初级阶段,常将其与腹部其他恶性肿块混淆 该病临床无典型症状,多在检查过程中无意发现,国内外报道不多 手术不是治疗该病的最佳途径,如果无临床症状一般不需特殊治疗。进展期则可应用激素及免疫制剂。这给放射科医生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何通过影像学检查诊断该病使患者免于无辜手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CT表现:1、肠系膜根部局限性脂肪密度增高、略呈团块状、边界清晰、周围见厚度约2~10mm 的软组织密度影,呈“假包膜”。2、肿块内肠系膜血管分支增粗增多,形成“梳齿征”。3、血管周围环绕正常低密度脂肪影,称“环脂征”。4、部分肿块内亦可见由正常密度脂肪围绕的类圆形软组织小结节影。5、病变周围相邻肠管局部稍呈推移改变。 CT图像特点与病理改变对应:系膜脂肪密度增高主要是系膜炎性细胞侵润,脂肪坏死所致;周围的“假包膜”将炎症局限化,与周围正常系膜组织分隔开;肠系膜血管充血主要表现为血管增多增粗,形成“梳齿征” ;血管周围的”环脂征“代表残存的正常脂肪组织;病变内散在的软组织小结节影为肠系膜淋巴结,一般小于5mm,如果直径大于10mm,即要考虑活检以排除恶性病变 肠系膜脂膜炎 图1 女,71岁,CT平扫示小肠系膜脂肪性肿块,周围见“环脂征”及“假包膜” 肠系膜脂膜炎 图2 女,80岁,CT增强示肠系膜血管包埋脂肪性肿块中,周围见“环脂征”及“假包膜” 肠系膜脂膜炎图1为MSCT平扫,显示肠系膜密度增高, CT值为- 47 HU,与腹腔正常脂肪有清楚分界(箭头) ,且显示肠系膜血管(箭)周围无受累,呈“环脂征” 图2与上图同一病例 为MSCT门静脉期,显示肠系膜无明显强化, CT值为- 45 HU,与腹腔脂肪有清楚界限,形成假包膜征(箭头) ,邻近肠管有推移改变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图3为MSCT平扫显示肠系膜密度增高, CT值为- 27 HU,与周围正常脂肪组织有清楚界限,有假包膜(箭头) ,肠系膜血管(箭)周围亦无受累 图4与图3同一病例 为最大密度投影矢状面,显示肠系膜上静脉下端(箭)较上端(箭)明显变细,且周围见强化结节影(箭头) 图5与图3、4为同一病例 为最大密度投影矢状面,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下端(箭)较上端(箭)变细,周围也可见强化结节(箭头)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回缩性肠系膜炎。 图6为MSCT平扫,显示肠系膜密度增高, CT值为36 HU,与周围正常脂肪界限清楚并见假包膜(箭头) ,肠袢(箭)向肠系膜方向聚拢 图7与图6同一病例 为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肠系膜病变也无强化, CT值为43 HU,邻近肠管(箭)显示更清楚 图8与图6、7同一病例 为矢状面MIP重组,提示肠系膜上动脉(箭)远端变细 图9与图6、7、8同一病例 为冠状面M IP重组,能全面了解肠系膜及肠袢(箭)的异常改变,同时也可显示肠系膜内的小结节影(箭头) 图1: CT 平扫, 中腹部主动脉前方巨大不规则形、欠均匀的软组织密度肿物, 境界清楚, 可见包膜样结构, 包绕肠系膜上血管 图2与图1同一病例: 15 天后复查腹部增强CT, 肿块缩小, 轻度强化 图3与图1、2同一病例: 肠系膜上动脉CTA, MIP 图, 回肠动脉远端呈囊状 扩张 另一患者 图4, 5: 增强CT, 肠系膜密度不均匀增高, 似见轻度强化的小结节, 肠系膜上动脉粗细不匀、管壁增厚,其周围仍见脂肪密度 图6与图4、5同一病例: 腹部动脉CTA, VR 图, 肠系膜上动脉粗细不匀、管壁增厚, 呈囊条状, 空回肠动脉为著 “假包膜”、“梳齿征”及“环脂征”均是该病的特征性改变,凭借影像学资料完全可以确诊。但并非100%病例同时具有上述特征,部分晚期患者假包膜及环脂征会消失,这给影像诊断带来困难,但脂膜炎发展到终末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鉴别:1、某些引起肠系膜密度增高的病变,如肠系膜出血、水肿及邻近器官炎症累及系膜等。急性出血有创伤史或抗凝史,肠系膜密度显著增高,可伴小肠水肿、积气。肠系膜水肿激发系统性疾病时通常呈弥漫性,可合并皮下水肿及腹水。局限性水肿常继发肠系膜血管栓塞,可发现血管内血栓及管腔狭窄。邻近器官炎症如胰腺炎、阑尾炎累及系膜时同时存在这些炎症的特征影像学改变。2、某些肠系膜肿瘤,如类癌、淋巴瘤、转移瘤、间质瘤等。所有这些肿瘤均不存在”环脂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