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字名双字名变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有 :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周瑜、郭嘉、孙权、吕布、袁绍、袁术……都是单字名,就连江东军阀严白虎原名也是严虎,白虎是他的别号 在《隋唐英雄传》中,主要人物有 :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天锡、伍云召、罗成、杨林、魏文通、尚师徒、新文理、韩擒虎、秦琼、尉迟恭、程咬金…… 而我们所熟知的许多人,如:李世民,陈叔达,封德彝, 长孙无忌 ,杜如晦, 房玄龄, 高士廉, 温彦博, 岑文本, 侯君集, 李世绩, 褚遂良,杨宏礼......这些都是双字名 还有现如今的我们,如:李关胜,李世豪,高渝钦,姚星隆,吴金镚……我数了一下,我们班双字名的有41人,而单字名只有11人。 “魏晋南北朝”前后“单字名”及“双字名”的变化 张书岩--《单双名问题考察》 历朝历代史书中的姓名情况 单字名流行的原因: 1.避讳礼制 2.王莽改制 3.字的流行 1.避讳礼制 先秦的《礼记·曲礼》规定“二名不偏讳”,意思是说:如果两字为名,只讳言其一字,另一字可不讳。 例如:孔子的母亲名叫“徵在”,孔子说“在”就不说“徵”,说“徵”就不说“在”。 随着避讳制度的渐趋严密,“二字不偏讳”也成非礼了。 避“父母君王”讳 在古代,一般都要避开“父母君王”名讳。 例如: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因避司马昭之讳,改字文姬;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宋太宗,本名赵匡义,为避宋太祖赵匡胤讳,改名赵光义。 单字名避讳都如此困难,那么双字名避讳又会怎么样呢? 唐太宗名世民,唐人行文用“丗”字代替世字,用“人”字代替民字;观世音略称为“观音”,民部改称为“户部”。 而在《春秋公羊传》有这么一句话:讥二名。二名非礼也。 表面意思是双字名不合礼仪,没有身份。实际上真正的意思则是二字名不好避讳, 单字名总比双字名容易避讳一些。 2.王莽改制 当时王莽崇尚复古儒术,古人以单字名为尊为贵(先秦除外)王莽下令:「令中国不得有二名」之制以及附会古礼「讥二名,二名非礼也」的说法,通过「复二名」表示对其政敌惩罚的举措,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有「后汉无复名者」之说。。举个栗子:王莽有个孙子想篡权,叫王宗,他行为败露后自杀,于是作为爷爷的王莽就把这个罪人的名字改回为曾经的王会宗。所以给了百姓一个信号,双字名不尊贵,与犯人的格式一样岂不是不好么?于是百姓也就习惯了单字名了。 3.字的流行 按《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直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在中国古代,你叫人家的名,跟骂人一样,只能叫他的字。正因为字的流行,导致名反而不那么重要。因此,人们在取名的时候一般不会太讲究,会顺应大势,古人更愿意在取表字上下功夫。 从“双字名”的崛起中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 双字名崛起的原因: 1.战争导致礼制崩坏(民族融合) 2.草根阶层的崛起(社会阶层) 3.家族辈分(派语)的需要 1.战争导致礼制崩坏 在魏晋南北朝时,战争频发,五胡十六国,南北大分裂,民族大融合……这一系列的事件,不光是破坏了原有的礼制,也导致各民族文化碰撞在一起。 其后果就是,古时单字名为尊的礼制逐渐被破坏,而民族文化融合,也使原先的观念被颠覆,双字名不再是贱名了。 正是因为如此,单字名还是双字名的意义在世人的眼中逐渐的淡化了。双字名就渐渐多了起来。 2.草根阶层的崛起(社会阶层) 在魏晋南北朝之前,单字名是贱名,在曹操早期的军事活动中,有一位谋士,叫戏志才,这位才华出众的谋士,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却只有寥寥数语,事迹不多加记载。我觉得,这可能和他的名字有关吧。 在整个晋朝几乎没有士大夫是双名的,五胡的人不算,北府军中有一位孙无终,算是双名中比较出名的,但也是底层出身。 这种状况在南北朝才真正意义上得到了改变,托付于战争,无数的草根成功逆袭。在南北朝时期 单字名和双字名的比率达到了五五开。   虽然这个时候单名仍然是贵族社会的主旋律,但是双名也趁着乱世渐渐火了。   以下是我找的南北朝名人:陶渊明、谢灵运,吴道子,顾恺之,贾思勰,郦道元,拓跋宏,高欢,苻坚,刘裕,范晔,刘义庆,鲍照,刘义隆,拓跋焘,祖冲之,谢朓,萧衍,王僧辩,韩擒虎,史万岁…… 可以看到,这个时期双字名的名人已经不算少数了。而且有一部分人都是靠战争崛起的。 再后来,双名终于夺回了自己的尊严,不再被视为贱名了!   所以,双名的崛起,几乎可以说是草根阶层的逆袭。 3.家族辈分(派语)的需要 古代中国社会是一个以血脉为基础的宗族观念特别强的社会,那么在一个宗族里,特别是比较大的那些大宗族里,这就产

文档评论(0)

178****4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