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浅谈左翼作家柔石的生存状态与文学接受
作者简介:李雯,(1983-),女,讲师,安徽霍邱,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
摘要:柔石从一个多愁善感的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并为其献身,他的一生都在不懈追求心中的理想。经过对柔石的心路历程的探幽发微,我们可以透视到作家的艺术实践与左翼文学的主流看似是一种错位,其实正是他这种独具个性色彩的艺术选择,为左翼文学寻找到了另一种表达方式。
关键词:柔石;左翼文学;小说创作;生存状态
柔石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左翼文坛上一位颇特别的人物,他既是一位无产阶级战士又是一位作家,为中国的革命和文学都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可惜年仅三十岁就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他的英年早逝使他的创作才华远未充分发挥,但他留下的文学遗产,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并留给我们无限的思考。一个国际友人就曾说:“对人们的热爱和对光明未来的坚信,是柔石创作的特点。”
柔石的创作成果虽然不多,但在左翼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的作品有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中篇小说《二月》、《三姊妹》,短篇小说集《希望》、《疯人》,报告文学《一个伟大的印象》以及若干剧作、诗歌、散文,共140多万字。其中,中篇小说《二月》被鲁迅赞为有“工妙的技术”;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被外文译载,罗曼?罗兰读后说:“这篇故事使我深深地感动”。1936年埃得加?斯诺主编的《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出版,将《为奴隶的母亲》列入除鲁迅外的第二部分(“其他中国作家的小说”)的首篇。这些赞美显示出了柔石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但是在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作为文学家的柔石被革命家的柔石所遮蔽,关于柔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左翼”身份。一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文学观念的开放,研究思路的拓展,给柔石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研究者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的阶级分析方法,大量新的研究方法纷纷被采用。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对柔石的研究去除了长期以来笼罩在其作品之上的意识形态的遮蔽,还原了柔石作品的本来面貌。并且改变了新时期以前单一的意识形态分析方法,拓宽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获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比如王艾村在《柔石评传》中就重新解读了柔石的文学作品,他把柔石的作品与其人生经历,时代变迁紧密联系起来,这不仅是从柔石作品的客观本体意义上去把握柔石,而且更是从柔石心灵深层的主体流程上去感应柔石。在开掘角度、研究方法和理解深度等方面均取得很大的突破,但仍有进一步开掘的空间。例如,在对柔石成长中的一些问题上,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被忽视或者盲目的去跟随某些概念化、公式化的结论,而没有把柔石的文学思想与当时时代的大背景相互联系起来,去关注柔石文学思想所处的整体氛围。柔石的小说则是把“五四”的“人的文学”与左联时期的“革命文学”有机结合,从而对于左翼文学中简单地“革命+恋爱”的公式化、概念化、脸谱化的创作模式进行了一种补充,使小说更加关注人的生命深处的呼唤,富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强韧的生命力,呈现出更为真实的社会形态和生命感受,为左翼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柔石的生活求学经历
1931年鲁迅在悼念“左联”五烈士时,怀着沉痛与悲愤的心情写道:“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今天和明天之交发生,在诬蔑和压迫之中滋长,终于在最黑暗里,用我们同志的鲜血写了第一篇文章”。柔石就是“左联”五烈士之一。
柔石,1902年9月28日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城西方祠前,原名赵平福,后改名赵平复,又名赵少雄。他家祖上几代都是读书人,但到他父亲时家境已破落。父亲曾在一家经营鲜咸海产的“巨丰行”当学徒,后来自己开了一家“赵源泉”咸货店,每日披星戴月,但只能养家糊口。幼时,当地一恶霸也给其儿子取名平福,为了“独享”此名,曾蛮横命令赵父为柔石改名。稍稍长大,赵父经常愤懑地向柔石讲说此事,这使年幼的柔石在迷惘中觉出几分凄楚、几分不平。同时,他自幼因家境贫困,饱受屈辱与人间疾苦,并亲眼目睹父亲及其街坊邻里生活的艰辛以及经常发生的苦难不幸的故事:农民五哥,背着锄头从田里回家,疲乏地往床上一躺,谁知连双脚上的草鞋也没有来得及脱下就咽了气,匆匆离开了人世;木匠陈定福贫病交迫,借了财主的高利贷无力偿还,弃世前为不使妻儿受惊吓,竟然躲到山野里去身悬高枝……这种源于现实生活的悲苦,在柔石幼小稚嫩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也为他以后真实、善良、坚定的个性形成,以至他直面人生、执着现实的创作态度,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使他最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和革命作家。
回顾柔石短暂的生命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在人生道路上始终经历着磨难与困苦,但是柔石却说:“实在说一句,做人是应该尝些苦的,才可算真正的人,读书人更应该从苦中磨难出来,才可算得书中深一层的理!”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