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防治及中医特色治疗汇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偏头痛 研究表明,有先兆的偏头痛是缺血性卒中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无先兆的偏头痛及男性患者未观察到缺血性事件的显著增加。 偏头痛与卒中发生风险的关联未得到明确阐释,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卵圆孔未闭更多发生在有先兆的偏头痛患者中,可能机制为微栓子经未闭合的卵圆孔流出,导致脑缺血并诱发偏头痛。 以55岁以下患者为对象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偏头痛组的高凝状态出现比例明显高于无偏头痛组(38.6%经16.4%,P0。01) 偏头痛 建议: 1. 有先兆的女性偏头痛患者,建议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减少口服避孕药摄入。 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可以减少卒中发生,但不建议过度使用缩血管来治疗偏头痛。 用于治疗急性偏头痛发作的药物曲普坦及麦角胺在卒中低危人群中应用是安全的,但对于有心脑血管缺血性事件发作史及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能会增加卒中发生的风险。 睡眠呼吸障碍 一项长达6年的前瞻性研究证实,严重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增加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大于等于5和15分别使卒中风险增加2.89倍和3.56倍。 习惯性打鼾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睡眠呼吸障碍可以增加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和致死率。 睡眠呼吸障碍 建议 对于成年人(尤其是腹型肥胖,高血压,心脏病或药物抵抗的高血压者)应详细询问病史,评估是否有睡眠呼吸障碍,必要进行呼吸睡眠监测。 通过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来降低卒中风险是合理的,尽管其有效性尚不明确。一项关于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的研究提示正压通气治疗能降低非致死性心梗、卒中,需要血运重建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和致死性心血管事件。 卒中发生风险评估表(Framingham Stroke Profile,FSP) 建议 40 岁以上及所有卒中高危人群都应进行卒中风险评估。可以根据实际选择包括改良的 Framingham 卒中风险评估工具,汇总队列风险评估方程、卒中风险计算器等任一种卒中风险评工具进行评估。 症状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卒中/TIA的非药物治疗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 颅外椎动脉狭窄 锁骨下动脉狭窄和头臂干狭窄 颅内动脉狭窄 症状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卒中/TIA的非药物治疗 颅外椎动脉狭窄 二、脑梗死的中医抗栓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血栓形成是由“血脉不通,血行失度,气血不至,血凝而不流”所致的血瘀证。采用活血化瘀为治则治法,收到较好的疗效。 动物实验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物能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促进纤溶活性,并对体外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能使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增多,血液流态改善,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促进缺血脑组织的血流量。 1、中药复方 研究证实很多中药复方均能有效地防治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倾向,如有一些有名的活血化瘀古方,如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身痛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等均不同程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其中以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和补阳还五汤作用最强。 近年新研制的中药复方及中成药复方丹参方、通心络、心脑宁等也被证实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作用。 非活血化瘀复方如二陈汤加减方、益气养阴、脉络宁等也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作用。 抗血小板中药复方的实验研究 抗血小板中药复方的临床研究 2、单味中药 川芎、当归、赤芍、丹参、三七、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作用。 多数理气药在体外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中枳实、青皮、陈皮3种作用强于或与阿司匹林相当。 黄芪、人参等补气也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作用。 中药有效成分及单体 目前对单味中药的抗血小板作用研究并不多见。 近年,学者从中药有效成分及单体方面开展研究,大批中药单体及组成中药已用于临床,如川芎嗪、银杏内酯等。 中药有效成分及单体的分类 黄酮类:阻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血小板受体结合,阻止血小板内Ca2+增加,抑制血小板内源性物质释放,平衡血小板内TXB2/6-Keto-PGF1a系统等。 生物碱类:除调整TXB2/6-Keto-PGF1a系统、抑制血小板内Ca2+增加外,还通过增加血小板内cAMP和cGMP水平,解除血小板聚集等到环节发挥抗血小板作用。 萜类:主要通过特异性拮抗PAF,降低血小板黏附性,抑制血小板活化和释放,平衡血小板内TXB2/6-Keto-PGF1a系统等环节抑制血小板活性。 中药有效成分及单体的实验研究 中药有效成分及单体的实验研究 三、中医特色诊疗 项目简介 * * 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简介 穴位注射疗法,又称水针疗法,是在穴位或相应部位进行药物注射,将针刺、药理、穴位特性综合运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穴位注射具有改善循环,调节神经体液及免疫功能、具有明显镇痛效应。是一种简单易行、见效迅速、有效率高的中医疗法。我

文档评论(0)

3344483c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