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理学报 Acta Phys. Sin. Vol. 63, No. 9 (2014) 099201
全球水汽再循环率的空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
苏涛 卢震宇 周杰 侯威 李悦 涂钢
1)(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兰州 730000)
2)(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北京 100081)
3)(天水市气象局, 天水 741000)
4)(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长春 130062)
( 2013 年12 月20 日收到; 2014 年1 月25 日收到修改稿)
本文利用ERA-Interim 再分析资料, 结合新建的水汽再循环数值模式研究了全球降水再循环率和蒸发再
循环率的空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 并给出了主要水汽源地对中国降水的贡献率, 结果表明: 全球降水再
循环率的空间分布特征明显, 各地区降水对外界水汽输送的依赖程度不同; 陆地蒸发再循环率与降水再循环
率的分布大体一致, 但是在海洋上差别很大. 全球水汽再循环率的季节变化显著, 而且北半球降水再循环率
的季节变化整体上强于南半球; 全球重要水汽源区各季节蒸发再循环率均很低, 绝大部分蒸发量都输送到了
其他地区. 水汽再循环率除与区域的位置、形状有关外, 区域的水平尺度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随着水平尺度的
增大, 水汽再循环率呈曲线上升. 中国大陆地区降水再循环率为32.6%, 蒸发再循环率为44.9%, 西北太平洋、
南海、孟加拉湾、阿拉伯海以及澳大利亚西部海域对中国降水的贡献较大. 本文基于水汽平衡方程建立的数值
模式, 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 得到的结果可信度较高.
关键词: 水汽再循环数值模式, 水汽再循环率, 季节变化, 中国降水源地
PACS: 92.40.Zg, 92.60.Ry DOI: 10.7498/aps.63.099201
过程的主要或大部分特征, 因此许多学者都对降水
1 引 言 再循环数值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325] . 水汽是
成云致雨的物质条件, 某一地区的降水主要有两种
水循环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 水汽来源: 一是其他地区的水汽输送, 二是本地区
重要过程之一[12] . 水循环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各 的蒸发和蒸腾[15] , 降水再循环率可以定量化给出
地的天气过程, 甚至能够决定其气候特征[2] , 旱涝 当地蒸发对该地区降水的贡献, 并同时表征出该地
等降水异常就与水循环存在直接的联系[39] ; 水在 区陆面水文与区域气候相互作用的强弱[10] .
相变过程中会释放或吸收大量的能量, 这对全球气 近几十年, 降水再循环数值模式取得了长
候变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另一方面, 气候变化 足的发展, 目前存在着很多种评估方法. 其中,
也会直接影响水资源[1011] ,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水 Budyko [13] 发展了一个一维线性模式, 可以估算出
循环强度增大, 降水量与蒸发量均显著增加[12] . 可 大尺度区域降水再循环率的平均值, 后来Eltahir
见, 水循环在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中均起到举 [14]
等 为了消除研究区域空间分布非均匀性对结果
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对全球水循环特征进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培训课件.ppt
- 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课程标准.docx
- 毕业论文低频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doc
- S2168001-社会计算导论-智算学部.pptx
- 《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规程》.pdf
- 对企业有利的劳动合同.docx
- 班主任带班育人方略《做有温度的班主任》宣讲演讲PPT课件.pptx
- 答案-国开电大(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二)试题.docx
- 大学物理 II-(热学、振动和波、光学、量子)(北京交大)中国大学MOOC慕课 章节测验期末考试客观题答案.docx
- 【专项复习】2024年小学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8)比的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及比的应用(知识归纳+典例精析+拔高训练)(1).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