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描写的叙事语义-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pdf

外貌描写的叙事语义-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貌描写的叙事语义 傅修延 摘 要:外貌描写的叙事语义十分复杂微妙 ,从功能、修辞、影响与构成等角度分别进行论述 。第一 ,叙述者提供 人物外形与相貌方面的信息,主要是 为 了反 映其精神 面貌 ,除 了作为“灵魂之 窗”的眼睛外,身体的其他部位也有传神 拟 态的功能。外貌描写理论上应 当“神”“形”兼备 ,实际的情况却是“形”淡而“神”浓,即与“形”相关的信 息往往失之模 糊 ,而与“神”相关的信 息却有清晰释 出。第二 ,外貌描写 多以譬喻为修辞手段 。动物之名 因初 民的灵魂转移信仰而被 赋予形容词的修饰功能,这一转义从文学角度说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既标示 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又保持了感性的鲜 活,这不啻是为文学发生埋下 了最初 的种子 。汉 民族因 长期从事农耕 而喜用植物譬喻 ,矿物之 中则对玉情有独钟 ,玉 喻的深层成 因在 于古人对玉之德或者说玉之精神 的无限向往 。第三 ,观相理论与文学传统的互渗互动,形成 了影响外 貌描写的一 系列规约,这些规约又与特定的文化有密切关 系。如果不懂得某些身体部位的暗示意味 ,不清楚世界各 民 族文化传统中的相关规 约,对外貌描写 的叙事语 义很难有透彻的理解。第四 ,异相 的构成规律 可归纳为“增减”、“改 变”和“混淆”三大类,“大人物”形象的“放 大”缘 于芸芸众生的匍匐与仰观,而异族外貌的“妖魔化”则 出于“非我族类 , 其貌必异”的歧视性想象。对异相的敬畏并非一成不变,“圣人异相”、“异相异能”等观念在晚近叙事 中遭遇严重挑战。 关键词:外貌 ;叙事;描写 作者简介:傅修延 ,江西省哲学社会科 学重点基地江西师范大学叙事学研究 中心首席专 家,江西师范大学资深教 授 ,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江西 南昌 330027) 本文探讨外貌描写的叙事语义。外貌指人物的形体与相貌,主要诉诸于“看”。人长什么样源于父母遗 传,形体与相貌的社交功能主要在于识别与审美,日常生活中不存在“读懂”别人外貌的问题。然而叙事中 的人物并非真人,提供外貌方面的信息是为了贯彻某种叙事意图,其中存在许多复杂微妙的讲究。叙事作 品中不可能没有人物,人物不可能没有外貌,但与外貌有关的叙事作为一种司空见惯的文学现象,迄今为 止尚未获得学术意义上的深入探究,本文愿在这方面为一引玉之砖。 一、外貌描写与传神拟态 叙事即讲故事,故事固然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但人物是行动的主体,故事讲述过程同时也是人物形 象在读者心目中的“生成”过程,讲故事的一大目的为“讲”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外貌描写首先服务于 这一目的。每个人物当然都有名字,但名字只是符号,如果人物上场没有伴随以相应的外貌介绍,阅读中的 想象便会失去根据与依凭,人物之间的区别也就不会那么明显。很多情况下,外貌特征比人物名字更使人 印象深刻,《左传》襄公十七年的“泽门之皙”和“邑中之黔”,以及宣公二年的“睅目皤腹”和“于思于思”等, ① 都是用具体的体貌特征来指代人物 。 外貌描写的叙事功能不止于此。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读者对人物的认识会随着事件演进而不断深 化,还会与外貌描写留下的最初印象发生激荡。这种激荡大多表现为相互契合,如《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 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预示了女主人公日后的不断哭泣———那双“似泣非泣”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重点项 目“听觉叙事研究”(13AZW003) ·100· 外貌描写的叙事语义 的眼睛原本就是为流泪而生。但作者有时也会故意制造两者之间的冲突,用反衬手法达到令人错愕的叙事 效果,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菲菲小姐》中,一名绰号为“菲菲小姐”的普鲁士军官生得“身段漂亮,腰身纤 细,看上去好象用了女人的紧身褡”,如此女性化的身材本应与温柔善良的性格搭配,但偏偏就是这个最不 ② 像赳赳武夫的人物做出了侵略者中最为残忍变态的举动 。 外貌描写的焦点在于人物的五官容貌,而焦点中的焦点又是人物的眼睛。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中主张: 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 了全副的头发,即使 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③。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