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运动使用疗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强迫性使用运动疗法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天坛医院 朱镛连 简史(1) 直到1980年80年代,神经科学还认为CNS只有很少或无可塑性。1850年Louis Broca起就认为脑疾病如脑卒中后损伤是不能恢复、再组织与自己修补代偿的。一旦患有脑病就无法治疗。 但是过去20多年,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脑是可塑的,与旧的思想相反,不仅受损伤的成人脑功能可以重塑,就是未损伤的脑为了适应于环境的需要也可有自己的重组,而且这种脑的可塑性不论年龄,是终生存在的。 为了证实这一点,美国Alabama州伯明翰城的Alabama大学由E.Taub等所倡议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或CI疗法),其结果就能使已受障碍的运动功能恢复。 简史(2) 上世纪60-70年先在实验室内对猴子的一个前肢去神经造成瘫痪。 猴不能自由使用该受障肢体,导致该肢体成为“习得性不用(Learned nonuse)”,而CI疗法则可纠正此种“习得性不用”。 CI疗法在人能产生使用-依赖性大脑皮质重组,使受障肢体的皮质支配运动区增加。 CI疗法因而能得到长期持续疗效。 CI疗法的含义: 外科使猴的单个前肢去神经。猴不能自由使用该前肢,但如缚住另一良好前肢约一周许,该去神经肢体又能恢复广泛使用。 训练该去神经肢体使达到这个目的,则是另一种方法。一个无用的肢体因而能够转变成为广泛应用的肢体,这就是这个疗法的实质所在。 试验成果(1) “习得性不用”形成的模式图 活动需要更努力 较少的活动 皮质代表区缩小 抑制性CNS和运动活动 不成功的运动意图 惩罚(疼痛、失败、不协调) 行为压抑与掩盖了能力 代偿行为模式 阳性强化 较少作用行为增强 损害 例如卒中、去神经 习得性不用正常时,永久的。恢复是可能的 试验成果(2) 实质性神经损伤导致运动或感觉功能的抑制,较在功能自然恢复的大得多。这种抑制使个体在损伤早期受障部分不能活动; 过些时,恢复过程增进了CNS,使产生活动,至少是潜在化的; 在神经功能受抑制时,猴不能使用失神经肢体,以对侧未受损肢体学习去代偿失去的功能,由此得到阳性强化; 由于神经系统抑制消除,功能开始改进,意图使用去神经肢体,结果动作笨拙,乏效(食物掉落、摔跤),受障肢体得到这种运用的惩罚; 当以未受损肢体继续代偿直到阳性强化时,结果使猴学习到受障肢体不使用,成为“习得性不用”。 试验成果(3) “习得性不用”的矫正模式图 “习得性不用”掩盖着肢体使用的恢复 增加了的目的 受障肢体使用 阳性强化 进一步实践和强化 使用-依赖性皮质再组 进一步实践和强化 使用-依赖性皮质再组 习得性不用逆转:在生活状态下肢体永久性使用 CI 治疗 试验成果(4) 当使用恰当的技术,“习得性不用”可以纠正; 技术是约束未受损肢体,不使用,而必须使手障肢体从事正常活动,连续、大量使用; 当使用数天或更长时间,手障肢体的“习得性不用”即可获得永久性回转; 猴经过训练能使受障肢体重新使用; 人亦可使用此原则治疗脑损伤与脊髓损伤感觉输入消失时的抑制。 人的CI治疗研究(1) Wolf等(1981、1989)对较少受障上肢束缚而无集团(massed)训练(为CI治疗的一半,称为强迫使用模式),治疗功效有意义,但相当小[功效大小(effect size)=0.2]; Taub等(1993)在一般认为卒中一年后即进入一个平台,不易再获得进步,对慢性卒中病人病期平均(±4年)参与治疗; 参与者在较少受障上肢穿戴吊带约束,在醒觉时间中90%(6小时)对受障侧上肢进行训练计10天,整个治疗时间共14天;对照组回家练习被动活动; 治疗组在技巧或活动质量上测定有显著进步,在实际社会中增进使用能力,对照组则无改变。 人的CI治疗研究(2) CI治疗的作用(上肢)在好几个实验室重复,得到肯定。 CI治疗可用于慢性和急性期病人(卒中7天到2周);目前在美国有6个地方在做亚急性卒中病人随机、对照性研究。 在Alabama大学至今已共做了约250个轻至中度的脑卒中病人,治疗是插入常规的临床安排中。 治疗结果转换为实际社会日常活动的功效大小从2.1到4.0(0.8常规被认为是一个大的功效大小)。 CI治疗的临床应用(1)扩伸到对其他神经疾患治疗 对外伤性脑损伤(TBI):作者等曾对22例TBI病人半身不遂治疗,改进了上肢的运动残疾。 对儿童脑瘫、TBI与半球切除后偏瘫进行治疗,共32例病孩子在伯明翰大学对此获得显著性进步。对受障较少上肢用管型双壳由肩至指尖限动(便于撤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