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理论专题知识讲座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1岩浆热液说(正岩浆模式) 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所认同的学说,以 伯纳姆 、 尼尔森[26 ]及劳维尔为代表 斑岩铜矿的矿质、成矿热液及其相伴生的中酸性岩体都是来自上地幔(或下地壳) 。 矿质和热液是由岩浆在上侵及侵位后的结晶过程中, 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改变而析出, 并在有利的部位富集成矿 主要地质依据: (1) 矿化体与岩体共生, 矿化呈细脉浸染状产于岩体及其围岩中, 有的甚至整个岩体矿化, 且分布较均匀; (2) 矿化体及周围岩石具一定的热液蚀变, 并具有一定的分布; (3) 矿床常产于深大断裂附近, 在空间上常呈带状分布, 并与一定的构造-岩浆带相一致(古亚洲带、古地中海 带及环太平洋带) ; (4) 矿化岩体的产状常与围岩不一致; (5) 同位素资料, 如硫化物的δ34 S 值及容矿岩石的锶同位素的初始比值( 87 Sr/ 86 Sr) , 多接近于陨石与玄武岩。 难以解释的地质事实: ①据统计, 目前中国出露的中酸性岩浆岩的面积为859 248 km2 , 而全国与铜矿相伴生的中酸性岩浆岩(包括斑岩型与夕卡岩型) 的出露面积不超过1 %。 矿区附近同期形成的 、在成分与结构上均相似的中酸性岩体及其围岩铜的平均含量并不高? 用岩浆分异热液成矿说很难解释(这个问题不限于斑岩矿床,其它岩浆热液矿床也是如此) ②岩浆中水的含量是有限的, 它与压力成正比, 与温度成反比。 含矿的中酸性(斑) 岩体中水含量一般为1 %~2 % , 含矿斑岩的规模又很小。如果岩浆结晶时有水的析出, 也是非常有限的, 不可能形成目前在斑岩铜矿中所观察到的蚀变和矿床规模 其它矿床如岩浆熔离矿床也是如此,如红旗岭七号岩体整个岩体矿化;金川铜镍矿床也是如此,因此汤中立提出了多期多阶段分异模式 岩浆中水含量与压力成正比, 与温度成反比   图4-2 产于超基性岩岩盆底部的铜-镍矿床(吉林) 1—黑云母片麻岩;2—角闪片岩;3—古铜辉岩;4—橄榄岩;5—橄榄辉岩; 6—蚀变辉石岩;7—工业矿体;8—上悬透镜状矿体;9—断层;10—破碎带 East facing continental margin 亚州东部 West facing continent 巴西和智利 结论: 大陆板块边缘弧(陆缘弧) 环境 大洋板块边缘弧(岛弧) 大陆裂谷作用,如中国中条山铜矿峪(黄崇轲,2001 ;真允庆,1999) 。 岩石圈地幔的活化减薄:中国东部中生代斑岩铜矿 碰撞后的产物:西藏的冈底斯矿带 3、共生岩体 成矿岩体的特征:为钙碱系列的小型(多<1km2)中性及中酸性(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复式岩体。岩体形状为岩株状、岩筒状、岩墙状、脉状 4 矿化与围岩蚀变分带:  斑岩型铜(钼)矿床的矿化类型、成矿元素和围岩蚀变都具有明显的分带规律  蚀变:核心带→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泥化带→青盘岩化带;  矿化:? ?钼(铜)矿化→铜(钼)矿化→铅锌矿化→金矿化;  矿化类型:浸染状 →→ 细脉浸染状 → 细脉状 → 脉状 4 5 矿体的产状与形态 受侵入体的形状、接触带的情况、角砾岩筒、构造裂隙带等因素控制 以筒状为主 6 矿石为细脉浸染状构造 (浸染状、角砾状),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 、辉钼矿、方铅矿、闪锌矿。 7 mineral deposit association 8 地球化学和包裹体特点 子矿物 Oxygen isotope Initial Sr 9 成矿模型(precipitation model) quartz monzonite model Diorite-related porphyry model 9-1 quartz monzonite model 早期阶段 晚期阶段 Postmagmatic stage Early Hydrothermal Late Hydrothermal Thermal springs propylitic Essence of the quartz monzonite model 1. Multiple alteration zones 2. Relatively high Mo, low Au 3. Mineralization spatially related to potassic-phyllic zones 4. K metasomatism prevalent 5. High S content, much py present, little mt 6. Si-rich fluids, abundant quartz in veins 7. Stockworks and breccias common (water con

文档评论(0)

132****57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32333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