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萨科齐的冲动说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萨科齐的冲动说起 2011年03月23日 07:25 AM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吉迪恩?拉赫曼 要不要对利比亚动武?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涉及多个方面——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外交政策、军事运筹。但西方世界最重要的差异在于领导人的禀性。有关利比亚的辩论形成了冲动派与犹豫派的对立。冲动派的领头者是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和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而犹豫派的最高统领是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站在他这边的是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 奥巴马在最后一刻调转阵营、支持军事行动的决定打破了均势,让天平偏向了冲动派那一边,推动联合国(UN)通过了为开战铺路的决议。但是犹豫派和冲动派的差异仍很重要。以西方世界为首的国际社会对利比亚的干预刚刚开始,远没有结束。鉴于整个中东都处于动荡之中,未来还会有许多重大决定要做。西方领导人之间的禀性差异将继续扮演关键角色。 萨科齐这样的冲动派往往被情感与直觉所主导。他们更喜欢简短有力的宣言,比如:“我们不会让他们得逞”,或是“我们必须采取行动”。许多冲动派眼中的英雄人物是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自我标榜为“决策者”的小布什(George W.?Bush)在白宫椭圆办公室里放了一尊丘吉尔的半身像。奥巴马上任后让人把它搬走了。 犹豫派更喜欢问问题而不是发表宣言。他们会问,“这件事的终局将会是什么样的?”或是“这会确立什么样的先例?”他们眼中的英雄,往往是事先对那些最后酿成恶果的军事介入提出警告的预言家——例如1914年站在欢呼的人群一旁冷眼旁观的人,或是那些对美军在越南越陷越深提出警告的人。 奥巴马是天生的犹豫派。他花了好几个月来审议美国对阿富汗战争的政策,然后宣布了一个折衷的决定——先增兵,但以后更快撤兵。在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一事上,他对美国人民发表的电视讲话措辞谨慎低调。他花在强调美国不会采取的行动(派遣地面部队)上的时间,与阐述行动目标的时间一样多。 犹豫不决有时也是件好事。事实上,美国的外交政策在犹豫不决方面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美国一直等到1917年才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等到珍珠港事件之后才加入二战。 奥巴马也有充分的理由对这场冲突犹豫不决。在竞选时,他将自己定位于将带领美国从伊拉克撤军,而不是再去打利比亚。目前大量美军投入阿富汗战场,同时也没有完全从伊拉克撤军。奥巴马知道,法国和英国有能力发动对穆阿迈尔?卡扎菲(Muammer Gaddafi)的打击,但可能没有能力打到底。他也知道阿拉伯国家联盟(Arab League)的支持靠不住。他还明白,即便一些欧洲国家正敦促各方对利比亚采取行动,但他们同时也在要求缩减本国在阿富汗的兵力。 就利比亚而言,典型的犹豫派问题——“这件事的终局将会是什么样的?”;以及“这会确立什么样的先例?”——都是应该问的问题。如果卡扎菲顽抗到底会怎样?或是如果冲突陷入僵局,利比亚处于半永久性分裂的状态该怎么办?到那时,西方国家将不得不考虑派遣地面部队吗?或是不得不将禁飞区维持多年? 利比亚的反抗只是席卷中东的反独裁政府斗争的一部分。叙利亚也爆发了反阿萨德(Assad)政权的示威游行。如果两周后,在叙利亚的大街上也有大量平民被枪杀,又会如何?我们也要出兵干涉吗? 、也门以及巴林的局势构成了另一组谜题。沙特一直支持对利比亚的军事干涉,以援助反政府军,但同时向巴林派遣军队帮助镇压叛乱。无论巴林和沙特的王室有什么过错,他们都不是卡扎菲那样的独裁者。但巴林与也门政府也曾经杀害和殴打示威者。联合国的“保护责任”原则是否也适用于这些西方盟国的公民呢? 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但是,犹豫不决作为主政风格的问题在于,如果你为了解答一切重要问题而耗费太长时间,有时候局势会替你做好决定。在效忠卡扎菲的军队向班加西进发之际,利比亚就似乎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尽管对于利比亚冲突的各种焦虑都事出有因,但有必要记住潜在的好处。第一个目标是人道主义的。卡扎菲政权极其残暴,将对参与叛乱的人民与城市进行可怕报复。 如果一切顺利,对利比亚进行干预,或许还有助于扭转中东局面,使其不利于该地区正在聚集的反动势力。归根结底,一个民主的中东才符合中东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长期利益。如果卡扎菲不像邻国埃及和突尼斯的领导人那样下台,而是成功地撑下去,那将向伊朗、叙利亚、沙特等国的专制统治者们传递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暴力管用、妥协是傻子。 有鉴于此,既然各方已经决定干预,就必须确保这件事的终局是卡扎菲倒台。在这个问题上不应有任何犹豫。

文档评论(0)

4442226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