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边滩沉积特征 沉积物:以砂为主, 成分成熟度较低。 结构:跳跃组分为主, 分选中等。 构造:大中型槽状、 板状交错层理、 平行层理 垂向上:向上粒度变细; 层理规模变小,厚度与洪水期水体深度相当。 横向上;板状、透镜状 平面;带状 天然堤沉积特征 沉积物:粉砂、泥的薄互层,单旋回厚几cm--几十cm。 构造:小型砂纹层理(波状、槽状、攀升层理)、水平层理,顶部可有暴露构造。 垂向上:位于边滩沉积之上。 (2)决口扇 3、河漫亚相 天然堤以外,源于洪水期河水泛滥沉积的结果。 按淤水的程度,分为:河漫滩、河漫沼泽、河漫湖泊三种。 (1)河漫滩 (2)河漫沼泽 (3)河漫湖泊 河床外长期积水的洼地,积水多源于河流的泛滥。 (4)牛轭湖亚相 废弃的积水河道 废弃作用: 串沟取直、 曲颈取直。 曲颈取直多见于低坡降地区; 串沟取直多见于坡降稍大的地区。 辫状河 河道砂坝发育,宽、浅、急 包括:砂质辫状河、砾石质辫状河 山区的 辫状河 河道砂坝(心滩)的形成 (1)双横向环流 : 所形成的心滩较细长,粒度细,可向下迁移。 砂质辫状河中发育。 (三)网状河 河道坡度小,水流能量低,动能仅消耗于泥砂的搬运。 河道、湿地等环境长期稳定,各沉积相在垂向上增生、叠加(沉积速率=沉积基准面上升速率,发育的泥质和泥炭层、 潮湿气候更有利) (1)河道沉积:沉积物:砂 第一节 河控三角洲 (3)前扇三角洲 浪基面以下。 灰色波状、水平层理泥岩、粉砂岩,含介形虫等化石。 第三节 三 角 洲 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 1. 三角洲平原亚相:水面以上至分流河口。 包括: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 一、沉积模式 三角洲平原沉积特征: 与曲流河、网状河沉积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 差别在于分流河道与沼泽沉积发育。 图5-53 密西西比河全新世朵状状三角洲(引自冯增昭,1993) 1-分流河道、天然提、决口扇;1-三角洲前缘(包括河口砂坝、席状砂);2-三角洲平原(沼泽、湖泊、分支间湾);3-前三角洲 2. 三角洲前缘亚相 海(湖)平面以下,浪基面以上, 三角洲沉积的主体地带 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 分流间湾、分流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 (1)水下分流河道 水下,向前逐渐消失。 具河道沉积特征。但沉积物略细。 砂体周围是水下沉积的泥岩、粉砂岩。 (2)水下天然堤微相 天然堤的水下延伸。 沉积物:极细砂、粉砂,少有粘土 构 造:小型流水层理、复杂交错层理,变形构造发育, 无陆上暴露构造。 生 物:含水生生物化石。 (3)分流间湾 分流河道之间的海(湖)湾。较静水。 沉积物:泥,含泛滥沉积的粉细砂薄层。 构 造: 水平层理为主。 生物化石:水生生物。 垂向上:发育在前三角洲泥岩或三角洲前缘砂体之上。 (4)分流河口砂坝微相 河口处,新月型、朵状、条状等。三角洲最主要的砂体类型。 沉积物:中厚层--厚层砂、粉砂。 结构:分选较好 构造:(向河口)槽状交错层理、砂纹层理; (向海)浪成砂纹层理 (5)远砂坝微相 河口砂坝前方靠海的部分,近浪基面。 沉积物: 粉砂,含细砂、粘土。 构 造: 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浪成交错层理、 生物扰动。 (6)三角洲前缘席状砂 河口砂坝受波浪、沿岸流的改造,围绕三角洲前缘 呈席状、带状展布。 沉积物:分选很好的砂。 构 造: 浪成交错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 3. 前三角洲亚相 浪基面以下,静水。与正常海(湖)相沉积过渡。 沉积物:暗色粘土、粉砂质粘土。 构造:水平层理、生物扰动、上部沉积物的滑塌。 垂向层序: 在粒度旋回上 “细--粗--细” 扇三角洲发育的条件:海、湖岸附近高差大,岸上斜坡陡窄,物源近,碎屑供应足。 分布:临近高差大、坡度陡的隆起区的湖盆边缘,且常与同沉积期大断裂带相伴。 东非裂谷和贝加尔裂谷;青海湖、云南第三纪至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