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及桥涵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教学材料.ppt

路基及桥涵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教学材料.ppt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路基及桥涵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引言;对质量通病的防治,同样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原因,方能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目的。以下就一些常见质量通病,举例阐明其原因及防治措施。;一、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1.2、桥头、涵背过渡段不均匀沉降 原因分析: 1)场地狭窄,大型压路机械操作不方便,造成碾压死角; 2)人工辅助夯实操作不认真; 3)填料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防治措施: 1)划分压路机械与人工夯实的搭接区域,明确搭接区段内责任; 2)涵背填筑选用级配碎石填筑、分层压实; 3)桥头过渡段填筑时选用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靠近桥台附近采用混凝土浇注; 4)人工夯实时,采用先进的小型手扶式压路机。 ;1.3、路基填筑不易压实,出现膨胀、弹簧土现象。 原因分析: 1)用含水量较大的土料填筑路基; 2)填筑路堤施工方法不当。 防治措施: 1)利用取土场、路基上拉土后晾晒,降低含水量; 2)雨季时取土场周围做好排水设施,防止积水; 3)加强含水量检测。 ;1.5、路基填料粒径超标 原因分析: 1)料源质量不稳定; 2)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填料质量控制不力。 防治措施: 1)确定采购料源前,应多选择几家石料场,选择合适的料源供应场所是控制超大粒径的垫层料进入施工现场的最有效方法; 2)对于已进入施工场地的超大粒径的垫层料,采用人工分选,逐个进行敲碎,直至符合设计要求。 ;1.4、勾缝砂浆存在空鼓、脱落现象。 原因分析: 1) 勾缝砂浆质量不符合要求,水泥用量过多或过少; 2) 砌体灰缝过宽,造成勾缝面积大,收缩严重。 3) 勾缝时间落后于砌体完成时间过多,缝内污染未消除; 4) 勾缝后未及时养护。 防治措施: 1) 严格控制勾缝砂浆质量; 2) 砌体灰缝宽控制在规范容许范围内,灰缝预留深度20-30mm; 3) 砌筑完后应马上进行勾缝,停留时间过久时在勾缝前要进行表面清理或凿缝处理; 4) 勾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 ;1.6、粗细料相对集中 原因分析: 1)摊铺后粗料、细料分离相对集中,造成梅花斑现象; 2)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填料质量控制不力。 防治措施: 1)垫层摊铺时注意粗细料的掺合,在粗料中用细料进行灌缝密实处理或在粗料集中处用人工进行破碎细化; 2)在基层混合料摊铺时,如果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应在摊铺前进行重新搅拌,使粗细料混合均匀后摊铺;如果在碾压过程中看出有粗细料集中现象,应将其挖出分别掺入粗、细料搅拌均匀,再摊铺碾压。 3)严格按设计的配合比配料,搅拌时应控制搅拌时间不少于2分钟。 ;1.7、级配碎石基床表层密实性差 原因分析: 1)采用压实功能小的碾压密实机具,压实度不够。 防治措施: 1)摊铺时应控制厚度,最大20cm,最小10cm,级配碎石混合料摊铺好后,不能用平板振动机和1t电动振动机,一定要用10t以上压路机碾压,使颗粒间挤压密实。 ;1.8、基床施工缝留置不符合要求,发生横向断层裂缝 原因分析: 1)施工缝一刀切,二次摊铺时没有交错留置施工缝,而在同一施工缝处。 防治措施: 1)施工缝留置应呈台阶状,留置长度不得少于0.5米,后续施工前应对接茬处进行湿润处置,保证接茬严密,防止裂缝发生; 2)二次摊铺时应错开下层施工缝,防止施工缝上下重叠。 ;1.9、基床碾压成型后有高低不平现象,平整度较差 原因分析: 1)填料摊铺后未进行刮平。 防治措施: 1)基层合料摊铺前应在路基两边打下控制虚铺厚度样桩,摊铺后平地机进行细平,高铲低填,碾压过程人工配合,低处用料填平,初压后立即进行检验,高的部位立即进行铲平刮除,低的地方确实需要要找补的,应在找补部位挖松10cm左右,然后找平碾压,直至符合质量要求。 ? ? ;二、桥涵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1)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钻孔时,应选用较大比重,粘度的泥浆。一般选用优质黄泥制作黄泥浆,要求黄泥中不得含有沙石等杂质,塑性指数大于22。并放慢进尺速度(钻孔进尺的平均速度一般控制在6-7米/h为宜),也可投入粘土掺片石或卵石,低锤冲击,将粘土膏、片石卵石挤入孔壁稳定孔壁。 2)根据不同地质,调整泥浆比重。确保泥浆具有足够的稠度确保孔内外水位差,维护孔壁稳定。黄泥浆的比重控制在1.25~1.30左右,数量不少于单桩井孔体积的2倍。实践证明:高质充足的黄泥浆是确保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关键之一。钻制井孔上段6~7米时,可不必向井孔内输入高压水,让钻渣自然形成浓稠的低质泥浆护壁,特别是护住护筒底脚处的井壁(这一位置最易坍塌)。;3)清孔时应指定专人负责补水,保证钻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中段6~7m可输入高压水承压清孔。下段6~7m输入黄泥浆,如此作法,既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质量,又节省了费用较高的黄泥用量。 4)发生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

文档评论(0)

yuzongjuan78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