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一线天施工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工程概况 贵州省六枝特区桃花公园“一线天”危岩段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位于六枝特区桃花公园,区内人流密集,是六枝人民健身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一线天”危岩段所处微地貌为陡崖,危岩段附近结构面发育,节理密度较大。 六枝特区桃花公园“一线天”危岩体变形迹象明显,局部形成凹腔、空洞、裂缝等。如果任由该危岩继续发展,将直接威胁到岩体下方居民、六枝特区第二小学师生及桃花公园游客等的生命财产安全,潜在经济损失达5000万元。 2.1 基本依据文件 本次治理工程依据的基本文件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94号令,200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及《贵州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黔国土资发〔2006〕111号文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本工程崩塌(危岩体)勘察及治理工程设计施工图、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本单位技术部门到现场实地踏勘收集的相关资料、本单位承建类似工程经验,施工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 2.2主要技术规范、标准 (1)、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 (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4)、《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 (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造与计算》(主编:刘群); (7)、《钢筋焊接机验收规程》JGJ18-2003; (8)、《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验收技术工程》JGJ160-2008; (9)、《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 (1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技术规范》(JGJ80-91); (13)、《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14)、《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1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6441-1986); (16)、《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DBJ50/T-137-2012); (17)、《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18)、《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 (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2010; (2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2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2.3目标任务 1、目的 根据贵州有色地质工程勘察公司提供的工程设计图册,采取及时的治理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受地质灾害的威胁,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任务 根据贵州有色地质工程勘察公司提供的工程设计图册,本工程在考虑治理工程可行性的基础上,采取对危岩段下部裂缝封填灌浆、支护墙、顶部孤石清除、锚索锚固、M10砂浆抹面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注:对危岩进行长期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报警,在危险区范围内设置警示标志。 三、工程设计规模及内容 根据贵州有色地质工程勘察公司提供的工程设计图册、勘查报告结果及建议,结合贵州省六枝特区桃花公园“一线天”危岩段目前的实际情况,贵州省六枝特区桃花公园“一线天”危岩段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采取临时安全防护及应急治理施工的综合治理方案,现分述如下: 3.1临时安全防护措施 3.1.1主动防护网 危岩体表面主动防护网,主动防护设计主要采用SNS型主动防护网,用钢丝绳锚杆或者钢筋锚杆和支撑绳固定的方式,将金属柔性防护网覆盖在潜在危岩体表面之上,从而加固或者限制落石的运动范围。面积120㎡,同时需在岩体周围搭设钢管脚手架,高约4-8m,面积约110㎡,施工完毕后拆除。 3.1.1.1技术要求 1.对坡面防护区域的松土及落石进行清除; 2.从防护区域下沿中部开始向上和两侧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并在每一孔位处凿一深度不小于锚杆外露环套长度的凹坑,一般直径20cm深20cm 3.按设计深度转凿锚杆孔并清除孔内粉尘,孔深应比设计锚杆长5 cm以上,孔径不小于ф38;当受凿岩设备限制时,构成每根锚杆的两股钢绳可分别锚入两个孔径不小于ф35的锚孔内,形成人字型锚杆,两股钢绳间夹角为150~320,以达到同样的锚固效果; 4.注浆并插入锚杆,采用水灰比0.4的Po42.5号纯水泥浆,注浆压力不小于0.2MPa。 5.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张拉紧后两端各用两个绳卡与锚杆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