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序 言
1.①一位有名的英国人②所著的《人类理智论》,是当代最美好、最受人
推崇的作品之一,我决心对它作一些评论,因为很久以来,我就对同一个主
题以及这书所涉及的大部分问题作过充分的思考;我认为这将是一个好机
会,可以在《理智新论》这个标题下发表一点东西,并且希望我的思想借着
和这样好的同道相伴随,可以更有利于为人所接受。我还认为,借助于别人
的工作,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工作(因为事实上遵循一位优秀的作者的线索,
比自己完全独立地重起炉灶要省力些),而且可以在他提供给我们的之外再
加上一点东西,这总比从头做起要容易些;因为我认为他留下完全未解决的
一些难题,我已经予以解决了。因此他的名望对我是有好处的;此外我的秉
性是公平待人,并且决不想削弱人们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因此如果我的赞许
也有点份量的话,我倒是会增加它的声望。诚然我常常持不同的意见,但是
我们在觉得有必要不让那些著名作者的权威在某些重要之点上压倒理性时,
表明自己在哪些地方以及为什么不同意他们的意见,这决不是否认他们的功
绩,而是为他们的功绩提供证据。此外,在酬答这样卓越的人们的时候,我 们也就使真理更能为人所接受,而我们应当认为他们主要是为真理而工作
的。
①
2.事实上,虽然《理智论》的作者说了许许多多很好的东西,是我所赞
成的,但我们的系统却差别很大。他的系统和亚里士多德关系较密切,我的
系统则比较接近柏拉图,虽然在许多地方我们双方离这两位古人都很远,他 比较通俗,我有时就不得不比较深奥难懂和比较抽象一点,这对我是不利的,
尤其是在用一种活的现代语言②写作的时候更是如此。但是我想,采用两个人 谈话的方式,其中一个人叙述从这位作者的《理智论》中引来的意见,另一 个人则加上我的。一些看法,这样的对照可以对读者比较方便些,否则只写 一些十分枯燥的评论,读起来就一定要不时地中断,去翻阅他的原书以求了
解我的书,这就比较不便了。但是有时把我们的作品对照一下,并且只从他
自己的著作去判断他的意见,也还是好的,虽然我通常都保留着他自己的用
语。诚然我在作评论的时候,由于要随着别人的叙述的线索,受到拘束,因
而不能梦想取得对话体易有的那种动人的风格,但是我希望内容可以补偿方
式上的缺点。
3,我们的差别是关于一些相当重要的主题③的。问题就在于要知道:灵
① 本书正文各节都按洛克《人类理智论》原书加了编号,如§1,§2,? ? ,但序言部分本来没有编号。
现为参考引证方便计,译本在序言部分也按原书自然段加了编号。
② 指洛克
① 此段从“我还认为,借助于别人的工作? ? ”以下,E 本作:“我还认为,借助于别人的工作,不仅可
以减轻我的工作,而且可以在他提供给我们的之外再加上一点东西,这比从头做起和完全重起炉灶要容易
些。诚然,我常常和他持不同意见;但我决不因此吝认这位著名作者的功绩,而是通过在我觉得有必要不
让他的权威在某些重要之点上压倒理性时,表明在哪些地方以及为什么不同意他的意见,来公平对待他”。
以下紧接下段,不另起。
② 当时欧洲的学者在写作学术著作时还多用拉丁语,洛克的《人类理智论》是用英语写的,而莱布尼茨的
这书则是用法语写的。
③ G 本原丈为“sujets”(“主题”),E 本和 J 本作“objectS”(“对象”)。
魂本身是否象亚里士多德和《理智论》作者所说的那样,是完完全全空白的,
好象一块还没有写上任何字迹的板(Tabu- la Rasa①),是否在灵魂中留下 痕迹的东西,都是仅仅从感觉和经验而来;还是灵魂原来就包含着多种概念 和学说的原则,外界的对象是靠机缘把这些原则唤醒了。我和柏拉图一样持 后面一种主张,甚至经院学派以及那些把圣保罗(《罗马书》第二章第十五 节)说到上帝的法律写在人心里的那段话用这个意义来解释的人,也是这样 主张的。斯多葛派称这些原则为设准(Prolepses),也就是基本假定,或预
先认为同意的东西。数学家们称之为共同概念(xotvas evvoias②)。近代哲
学家们又给他们取了另外一些很美的名称,而斯加利杰③特别称之为 Semina
aeternltatis,item Zopyra④,好象说它是一种活的火,明亮的闪光,隐藏 在我们内部。感官与外界对象相遇时,它就象火花一样显现出来,如同打铁 飞出火星一样。认为这种火花标志着某种神圣的、永恒的东西,它特别显现 在必然真理中,这是不无理由的。由此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究竟是一切 真理都依赖经验,也就是依赖归纳与例证,还是有些真理更有别的基础。因 为如果某些事件我们在根本未作任何验证之前就能预先见到,那就显然是我 们自己对此有所贡献。感觉对于我们的一切现实认识虽然是必要的,但是不 足以向我们提供全部认识,因为感觉永远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例子,也就是 特殊的或个别的真理。然而印证一个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