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 目标导航 1.了解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  2.理解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年龄特点及各年龄班的教育要求。 3.掌握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的主要方法,并能设计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活动。 请阅读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为什么妈妈从3颗糖中拿走1颗糖含含能够发现,而从5辆小汽车中拿走2辆含含却没有察觉到呢? 含含处于感知集合的哪个发展阶段? 案例 2岁多的含含可喜欢吃糖了。有一天,含含正在桌子前玩小汽车,妈妈把3颗糖放在桌上,对含含说:“给你的。”妈妈突然想起吃太多糖不好,就从桌上拿回了1颗。这下含含可不高兴啦!非找妈妈要回那1颗糖不可。妈妈给她讲了“糖吃多了对牙齿不好”的道理后,含含才懂事地说:“那好吧。”然后,开心地玩起了小汽车,她把5辆小汽车排成了长队,妈妈趁含含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从一端拿走了2辆。可含含并没有察觉小汽车的减少,仍然兴致勃勃地玩着。妈妈问她:“你的小汽车少了吗 ? ” 她看了看小汽车,没有理会妈妈的问题,继续玩了起来。 第一节 集合的概念与幼儿感知集合的意义 一、有关集合的概念 把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形成了一个集合。 组成集合的每一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常用的集合的表示方法有 列举法 描述法 韦恩图示法(也称文氏图) 列举法就是将一个集合中所有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放在一个大括弧里。如10以内自然数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2,3,4,5,6,7,8,9,10}。 描述法就是将集合中元素的共同属性用语言描述出来,放在一个大括弧里。如{10以内的自然数}。 韦恩图示法就是将一个集合中所有的元素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在一起。如 二、幼儿感知集合的意义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参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 (一)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始于对集合的笼统感知 (二)感知集合教育为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感性经验 第二节 幼儿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要求 一、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年龄特点 幼儿集合概念的发展经历由泛化到精确的四个发展阶段: 对集合泛化笼统的知觉阶段 感知有限集合阶段 感知集合元素的阶段 感知集与子集包含关系的阶段 (一)3岁以前对集合泛化笼统的知觉阶段 (二)3-4岁感知有限集合阶段 (三)4-5岁感知集合元素的阶段 (四)5-6岁感知集与子集包含关系的阶段 二、幼儿感知集合教育要求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不要求幼儿掌握有关集合的名词或术语,引导幼儿学习体验事物的共同属性,掌握求同和分类技能,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并对两个集合元素进行比较,体验集与子集的关系。 第三节 幼儿感知集合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物体分类的教学 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和属性的东西归并到一起。 (一)分类的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 小班 1.教学要求 (1)学习从一堆物体中按照范例和口头指示分出一组物体。 (2)按照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和数量如大小、长短等的差异来分类。每个物体宜在4个左右。 (3)要求幼儿理解并使用“一样”、“不一样”、“都是”等有关词语。 2.教学方法 (1)首先应让幼儿感知和辨认分类对象的名称、特征和差异。 (2)说明要求和分类的含义。 (3)按照范例分类。 中班 1.教学要求 (1)让幼儿按照某一物体量,如宽窄、粗细、厚薄、轻重的差异分类。每类物体一般不超过5个。 (2)让幼儿按照物体的数量分类。 (3)理解“合起来”、“分开”、“分成”等有关词语。 2.教学方法 (1)启发儿童思考探索如何进行分类。 (2)增加分类的干扰。 大班 1.教学要求 (1)学习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2)让幼儿自己确定分类标准自由分类,并用语言表达“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一起”。 (3)引导幼儿在分类的过程中,初步理解类和子类的关系。 2.教学方法 在分类后,与幼儿讨论分类的结果,以巩固分类概念和理解类的包含关系。 二、区别“1”和“许多”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1.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2.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 3.能在生活中运用“1”和“许多”的词汇。 (二)教学方法 1.感知体验法 2.情境教学法 3.游戏法 4.寻找法 三、比较两组物体相等与不相等的教学 (一)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意义 1.两组物体(集合)的相等和不相等的比较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准确的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2.幼儿通过比较学会对应的重要性,为幼儿数概念打下基础。幼儿从大于“1”开始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能把自然数一一对

文档评论(0)

55222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