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10课_中华民国的创建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10课_中华民国的创建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背景: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 时间: 1912年1月1日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例如,1945-1911=34,那么1945年就是民国三十四年。 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材料一: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进步性:对内:积极发展摆脱屈辱; 对外:友好和平交往提高国际地位。 缺陷性: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暴露其软弱性和妥协性。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汉族,字慰亭,号容庵,河南省项城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北洋新军的创始人。 早年在朝鲜驻军,击败日军,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 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在11月命袁世凯为总理,讨伐南方革命军。袁世凯一面以武力压迫南方革命军,另一方面却暗中与南方革命军谈判,换取利益,而南方革命军也认为袁是能领导中国的有力领导人。 袁世凯与新建陆军/北洋新军 北洋新军是袁世凯仿照日、德陆军建制和操典条令建立起的新式军队。 袁世凯大胆采用西方先进技术、聘请德国军官,并在军队中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亲信,加强了对全军的控制。 北洋新军后来发展成为清末陆军主力,北洋新军亦逐渐成为袁世凯个人的政治资本,使其成为北洋军阀的始祖。 在革命派内部,妥协思想也已占上风……财政困难使南京临时政府硬气不起来,帝国主义干涉的阴霾更令革命党人气短(各国军舰在长江示威)……大多数革命党人终于在帝国主义的威胁下屈服。南北双方达成了一项协议: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权,袁世凯则同意宣布赞成“共和”,并逼清帝退位。 ——李侃《中国近代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南北双方能够达成协议的 原因有哪些?(提示:革命派、帝国主义势力) 革命派的妥协 帝国主义的干涉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 退位诏书 清帝退位 原文: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涂,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在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时,为了防范袁世凯专制独裁……提出奠都南京、新总统到南京就职和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三项条件,并派蔡元培等人为专使北上,迎接袁世凯南下。 ——李侃《中国近代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2月29日晚,北京城内枪声四起,士兵们以“曹锟、段芝贵克扣军饷”为理由发动兵变。北京城一时间火光四起,血肉横飞,使团成员们一时间慌了手脚,赶紧收拾了一些重要的文件逃往六国饭店,而据说在袁世凯的家中,也响起了枪声。北京局势变得异常危急。外国军队,也做好了派兵进驻北京的准备。 丁中江先生的《北洋军阀史话》中这样描述兵变后的北京:“兵变后的北京,约有一个兴起都是凄凉满目,白天的街市如黑夜一般,店铺住家关门闭户,路上只有巡逻的兵士和站岗的警察以及弃置的死尸……首善之区变为瓦砾之场,穷民嗷嗷待哺,有钱人虽以加倍的金钱也买不到食物。警厅颁令6点后禁止行人,8点钟后交通即停,入夜路灯不明,繁华的北京城成了黑暗世界。内城被劫4000余家,外城被劫600余家。” 不仅如此,兵变还引发了次生危机。东交民巷使馆区戒严,各国士兵荷枪实弹。3月2日驻北京各国公使在英国使馆开会,决定进行以下行动: 一、日本紧急调在烟台的军舰前来大沽口。各国

文档评论(0)

jyr0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