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极地地区;一、独特的自然环境;一、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环境;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南极地区—世界最高的大陆;资料: 南极大陆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陆中部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5毫米,在南极点附近,年降水量近于零,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降水量还稀少。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环境;地区; 南极科考站: 1.长城站:1985年2月 ;; 南极科考站: 1.长城站:1985年2月 2.中山站:1989年2月 ;; 南极科考站: 1.长城站:1985年2月 2.中山站:1989年2月 3.昆仑站:2009年2月 ;; 南极科考站: ;;三、自然资源的大宝库;四、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四、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1)国际合作 1.《南极条约》是目前国际上管理南 极事务唯一的法律依据。规定:南极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在南极从事一切军事活动。 2.《北极环境保护战略》;探究活动:;;1、到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是北半球的( ) A、夏季 B、春季 C、秋季 D、冬季 2、南极地区的海陆分布状况( ) A、陆包洋 B、洋包陆 3、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和平站 D、东方站;;;南极地区—世界最高的大陆;资料: 南极大陆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陆中部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5毫米,在南极点附近,年降水量近于零,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降水量还稀少。 ;极地地区气候特征:酷寒、干燥、烈风; 假设同学们,作为科考队的一员,将要进行一次极地冒险活动 ,一探究竟…… ; 团队合作: 1.确定出发日期:A:1-2月 B:5-6月 (第93页) 2.各队在极地地图上找到驻扎地 ,完成各队的任务: (1)长城队:南极有哪些矿产资源?(第92页) (2)中山队:南极有哪些海洋生物?(第94页) (3)昆仑队:南极开展了哪些研究工作?(第96页) (4)黄河队:北极有哪些能源资源和生物,在北极进行了哪些研究工作?(第97页);大陆漂移假说;南极的“绅士”—企鹅;海豹 海象;磷虾;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冰雪中酣睡的北极熊;美丽的北极狐;;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保护极地动物资源;视频;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1)国际合作 1959 年12月,签订了《南极条约》 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海洋生态环境恶化;;谢谢大家!;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酷寒;海象;极地地区;你我猜猜猜:;陆包洋;;探究1: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气候:酷寒、干燥、烈风 世界的“寒极”、“风极”、“白色荒漠”、“世界冰箱”、 “天然冰库”;穿越南极 探险阶段;穿越南极;地区;1.读南、北极地区图,说 出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 的名称,环绕北冰洋各 大洲的名称。 2.读图10.5,比较南、北 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 极端最低气温。 3.归纳和比较南极地区和 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 点。; 南极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对北极地区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其规模远远超过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资源丰富。随着这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也越来越频繁。;◎ 1985年2月14日,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耸立在南极洲乔治王岛的土地上。 ◎ 1989年2月26日,我国首次东南极考察队经过不懈努力,在南极大陆上建立 了规模壮观的中山站。 ◎ 2019年7月28日,我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在北冰洋斯瓦尔巴群岛正式落成。 ◎ 2009年2月2日,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 中国科学家秦大河院士是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的成员。他对南极地区考察的科学价值有一段形象的比喻。阅读之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极地科考的价值。;许多国家到极地进行科学考察;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南极大陆附近海域对鲸的捕杀。过度捕杀鲸等极地动物,将破坏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从而破坏其生态环境;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